“绿色卫士”守护金叶飘香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2 16:0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12 16: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绿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鲜明底色。近年来,在湖北竹山的烟田中,一场关乎生态与效益的深刻变革正悄然发生。往年烟农与害虫鏖战时弥漫的刺鼻药味正日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群特殊的“绿色卫士”——它们或静立田埂、或巡弋蓝天、或根植沃土,共同构筑起烟叶生长的安全屏障。

图为技术员放置性诱捕器

物理防控:织密烟田“防护网”

走进烟田,一片片黄板格外醒目。黄色对蚜虫有着强烈的诱导性,一旦靠近便会被黄板表面的粘胶牢牢吸附,成为防控害虫的第一道“关卡”。“以前蚜虫多的时候,烟叶上密密麻麻都是,看着就让人心疼。如今有了黄板,蚜虫明显少了很多,烟叶也长得更好了。”烟农张大爷笑着说。

除了黄板,田间矗立的太阳能杀虫灯与性诱捕器,构成了一对“黄金搭档”。一个利用害虫的趋光性,杀灭害虫,形成“夜间防控网”;一个模拟雌性害虫的气味,吸引雄性害虫落入陷阱,布设“田间绝情网”。“这俩“神器”太省心了,不用接电、不用撒药,而且能捕杀地老虎、斜纹夜蛾等多种害虫。”烟叶技术员朱师傅一边清理集虫瓶一边笑着说:“它们给我带来的唯一“烦恼”就是,每天捕获的害虫太多了,得定时清理。”

图为技术员放置烟蚜茧蜂

生物防治:激活生态“平衡链”

在生物防控战场,烟蚜茧蜂堪称蚜虫的“致命克星”。竹山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积极推广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烟蚜茧蜂雌蜂会将卵注入蚜虫体内,孵化出的幼虫以蚜虫为食,最终使蚜虫僵化死亡。“释放烟蚜茧蜂后,蚜虫数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且这种方法零污染,还能节省农药成本,真是一举多得。”烟农李大哥对这项技术赞不绝口。​

万寿菊则是烟田间的“生态卫兵”。其根系分泌物会在土壤中构筑起无形的“化学隔离带”,有效驱避蛴螬等地下害虫;同时,花朵散发的特殊气味能干扰蚜虫、粉虱的嗅觉定位,使其无法精准找到烟株取食产卵形成天然屏障。

图为无人机进行田间植保

智能防控:插上科技“金翅膀”

伴随着旋翼的嗡鸣,装载生物药剂或低毒农药的植保无人机掠过烟田上空,细密的雾滴均匀覆盖每片烟叶。这支“空中铁军”相比人工喷雾,喷药速度快、喷幅大,能确保药剂均匀喷洒,在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同时提高农药利用率,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以前打药我要请工,准备农药,人少了一天还不能搞不定,现在我只需要一个电话,无人机飞防队就帮我搞定一切,效率还更高。”烟农赵大姐对着飞行的无人机竖起了大拇指。

如今,竹山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构建的“物理+生物+智能”三位一体绿色防控体系成效显著,烟田化学农药使用量显著下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这方水土上的绿色实践,正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当越来越多的“绿色卫士”扎根田间,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必将愈发坚实,金叶铺就的乡村振兴之路,也必将越走越宽广。(图片由杨威、许瑶、高添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