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托进社区,筑梦向未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2 14:4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12 14: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5年8月8日,四川农业大学商旅学院“流光拾萃·社韵未央”社会实践团队联动校团委学生社团管理与服务中心来到都江堰市银杏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为青少年带来了一期独特的暑期托管班——“暑期作业辅导+安全知识课堂+非遗手工制作”,既温习知识,提升动手能力,又丰富暑期生活,厚植文化自信。

夏日温功课,童声伴墨香

本次暑托夏令营重点部分之一是团队成员辅导小朋友们完成家长每天布置的暑假作业,团队成员分工明确,每人负责三到四位小朋友,督促小朋友认真高效完成作业。“老师,老师,这个我不会!”面对作业中的“疑难杂症”,小朋友们总会第一时间举起小手向小老师寻求帮助。在这样和谐的相处下,团队成员与小朋友们迅速打成一片,每日作业完成率由开营第一天不足60%稳步提升至超80%,团队成员王云浩为小朋友们带来的《等差数列》拓展知识讲解更是吸引了四名高年龄段营员小朋友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知识拓展延伸“从0到1”的突破。

(图一:团队成员辅导小朋友作业)

安全护成长,童心筑防线

本次夏令营,团队成员为营员小朋友们精心准备了《居家安全》、《垃圾分类》等四堂生活常识课程。在居家安全课堂上,团队成员李俊彤讲解了用电用气安全、防跌倒防坠落、受伤如何处理等知识,小朋友们认真听讲,积极回答安全小问题;在垃圾分类课堂上,团队成员周心琳给小朋友们讲解了常见垃圾的分类情况,引入垃圾分类主题互动游戏,在互动中增强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原来破碎的碗是其他垃圾呀!”“我记住这些垃圾该怎么分类了!”;团队成员王芷稣从火灾场景互动问题引入,分条列项为小朋友们讲述了火场逃生技巧、灭火器具使用方法,课程末尾引得不少小朋友自告奋勇走上讲台分享学习到的灭火防火知识。

(图二:团队成员给小朋友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图三:小朋友认真听课)

小手传非遗,童梦绘匠心

本次夏令营,团队成员联合学生社团管理与服务中心,推出植物拓印、手工香囊、非遗竹编等非遗手工体验课程。团队队长许佳颖为小朋友娓娓道来植物拓印的非遗起源与发展及制作过程,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用植物在白布上摆出自己想要的形状,“咚,咚,咚......”用锤子反复捶打植物,植物的汁液浸染白布留下小朋友的独特构思,非遗传承千年烙印在青少年们的心中;在香囊制作课堂上,小朋友们了解了香囊小巧玲珑的装饰功能,还有驱虫熏香的药理功效,在团队成员的协助下用塑料针串连香囊,装入白芷、艾叶、川穹等中药药材,拉绳封口,存住了药香,也存住了文化传承的意义;此外团队在本次夏令营开展了螺钿、竹编、漆扇等非遗的手工体验课程,小朋友们在理论中感悟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手工制作中探索传统非遗的文化符号,非遗文化在这一刻实现了传承与发扬。

(图四:团队成员协助小朋友完成植物拓染)

(图五:团队成员教授小朋友制作香囊)

知识融非遗,青年承星火

本期暑托夏令营实践活动以文为笔为小朋友们的假期绘就出非遗色彩,以动促学铺垫出小朋友生活常识的扎实根基。据悉团队成员后续还将前往都江堰市、攀枝花市、达州市开展“非遗手作”体验系列课程与非遗博览园实地探访活动,持续挖掘非遗文化的深厚魅力,为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火种的传播贡献川农青年的“青”思维与“团”聚力。(图片由许佳颖、王云浩授权提供)

(图六:小朋友展示螺钿作品大合照)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