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服务护航 烤出乡村振兴“黄金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1 13:1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11 13: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盛夏的竹山,万亩烟田绿浪翻滚,饱满的烟叶在阳光下泛着油光。随着烟叶采收季的到来,竹山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吹响了“金叶烘烤”的冲锋号。职业烟农培训如火如荼,烤房设备检修紧锣密鼓,专业技术指导细致入微……一场以科技为笔、服务为墨的“烘烤答卷”正在书写,助力每一片烟叶炼成“黄金叶”,托起烟农的致富梦。

培训“充电”锻造职业烟农“硬本领”

“叶尖下垂主脉白,茸毛脱落是标准!”在竹山县官渡镇烟叶采收现场,烟农王太兵举着烟叶样本,向工人们讲解成熟采收口诀。“以前采收烟叶请的工人,不知道标准,随意采收,这次我参加了全县的职业烟农培训,我也可以当老师,给工人们讲解烟叶采收要点了”,王太兵说。

为提升烟农科学采烤水平,竹山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于6月初启动了覆盖全县的职业烟农培训工程。本次培训以新烟农和铁杆烟农为培育对象,横跨全县8个片区、6个乡镇,累计600余户。培训现场,烟农们人手一张“烘烤宝典”。“烘烤宝典”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复杂的烘烤工艺简化为“三段五步十点式”的点对点设置,即使是文化程度不高的老烟农也能轻松掌握。

图为开展职业烟农培训时场景

“通过这次培训,我们村烤出的烟叶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大家都在说培训又涨知识,又学技术,以后一定要多参加。”柳林乡墨池村职业烟农马说文说道。

设备“体检”筑牢烘烤保障“压舱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烟叶采收烘烤季临近,烤房设备的稳定运行是确保烟叶品质的“压舱石”。为此,县局(营销部)未雨绸缪,在全县范围内打响了一场烤房设备检修的攻坚战。

技术员们肩负重任,深入每一个种烟村,对全县烤房进行了一次全方位、无死角的深度“体检”。检修工作聚焦于烤房的“心脏”和“神经”系统:“自控仪是否精准;风机是否正常;温湿度传感器是否灵敏;线路是否老化......”。每一个仪器、每一处接口、每一段线路都经过技术员的严格检测与调试,确保设备性能恢复到最佳状态,为的“赶烤”季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

“这段时间我手机都是24小时不关机,烟农们随叫随到。”烟叶技术员刘猛说。

图为技术员正在对烘烤设备进行检修

服务“下沉”当好烟农身边“贴心人”

“李站长,我这烤房湿度报警!”深夜11点,公祖烟叶收购站站长李林接到烟农求助后,立即驱车赶往现场,指导调整自控仪湿度曲线设置。这样的“午夜救援”在烘烤季已成常态。

为让烟农烤得放心,竹山县局创新推出了“三分三定”服务机制:“分片区定责任、分环节定标准、分问题定措施”。技术员们扎根一线,从成熟采收到分类装炕,从变黄稳温到定色排湿,全程跟踪指导,确保每一房烟叶都能烤出最佳品质。竹山烟草的“炕头课堂”和“一对一”指导服务,让技术真正走进烟农的烤房。

在楼台乡,因为是新产区,技术员刘才奎吃住均在烤房,同烟农一起作息,巡回做好烟农的烘烤指导。“变黄期、定色期最为关键,每隔2—3小时就要来看一次。”刘才奎说,虽然辛苦,但想到一炉烤烟就是烟农的几万元收入,丝毫不敢大意。

图为烟农和技术员查看烤后烟叶

在柳林乡的烤房群里,烟农王关兵捧着刚出炉的金黄的烟叶笑逐颜开:“这叶子油润清香,今年一定能卖出好价钱!”

炉门开启,金叶飘香。这醉人的色泽与醇香,是科技力量在竹山烟田写下的生动注脚。从“经验烤”到“科技烤”,竹山的“金叶故事”正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一片金叶都在诉说着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动人篇章。(图片由陈斌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