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 AI 算力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国产算力的突破不仅需要单点技术创新,更依赖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协同。中昊芯英与太极股份以 “芯片研发 + 系统集成” 的模式,在天津移动 TPU 智算中心、浙江大学科研算力平台等项目中形成紧密联动,通过软硬件适配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国产 TPU 算力从技术概念走向产业落地,构建起具有示范意义的国产算力生态样本。
协同根基:从技术互补到生态共建
中昊芯英与太极股份的合作,源于对国产算力产业发展规律的深刻共识 —— 高性能芯片是算力的 “心脏”,而系统集成则是让算力高效流动的 “血管”。这种技术基因的互补性,让双方从合作之初就形成了 “1+1>2” 的协同效应。
作为国产 TPU 架构AI芯片的领军者和先行者,中昊芯英以底层技术创新筑牢根基。其历时近 5 年研发的 “刹那 ®” 芯片,作为中国首枚量产的高性能 TPU 架构 AI 专用芯片,凭借全自研 IP 核、指令集与计算平台,在 AI 大模型场景中实现了算力性能超越海外知名 GPU 近 1.5 倍、能耗降低 30% 的突破,单位算力成本降低近 50%。基于该芯片打造的 “泰则 ®”TPU 人工智能服务器,更具备支撑超千亿参数大模型运算的集群能力,为产业应用提供了强大的 “算力引擎”。
太极股份则以系统集成与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构建生态闭环。其自研的 TAIJI2000-Z001 CPU服务器,作为旗舰级 4U 双路 8 卡产品,完美适配 “刹那 ®” 芯片,支持 8 块 TPU架构芯片的高速互联与灵活配置。同时,太极股份开发了适配国产芯片的嵌入式软件(如高斯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机器学习模型编译系统),形成从硬件集成到运维服务的一体化能力,让芯片性能得以充分释放。
这种 “芯片创新 + 系统赋能” 的组合,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强强联合,更体现了双方对国产算力生态的共同担当 —— 中昊芯英突破底层技术壁垒,太极股份打通软硬件适配及产业落地通道,共同推动国产算力从 “实验室” 走向 “生产线”。
天津移动 TPU 智算中心项目:商业化场景的算力验证
2025 年 7 月 28 日,由中昊芯英与太极股份联合参与的天津移动 TPU 智算中心正式点亮,成为双方协同能力的商业化标杆。该项目构建了 “自主创新 + 高效集成 + 智能运营” 的算力闭环,而中昊芯英与太极股份的深度协作,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支撑。
在硬件层面,中昊芯英提供的基于 “刹那 ®”芯片构建的“泰则®”TPU 人工智能服务器,为项目提供了核心的 AI 算力效能。太极股份则通过自研的 TAIJI2000-Z001 CPU 服务器与中昊芯英的“泰则®”TPU AI 服务器,集成 AI 算力服务器系统,同步开发适配国产芯片的嵌入式软件,并提供一次性集成部署及后期运维等全生命周期服务,通过“软硬件 + 集成 + 运维”的一体化能力,确保了算力集群的高效稳定运行。
天津移动 TPU 智算中心的构建,不仅实现了国产算力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更成为推动华北 AI 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该智算中心还通过构建大模型 MaaS 平台,融合 AI agent、AI 网关、MCP 等前沿技术,面向政务、医疗、教育、工业等行业场景,提供智算训练、推理及运营等相关服务,为各行业“AI+”转型提供坚实的智能引擎。同时这也标志着我国在 AI 算力领域从 “技术突破” 迈向 “生态落地”。
此外,该项目的落地验证了国产 TPU 算力在商业化场景的可行性,更形成了可复制的合作模式 —— 中昊芯英聚焦芯片效能迭代,太极股份专注系统集成与服务落地,双方共同响应客户对 “高效能、低成本、易运维” 的算力需求。
产学研融合的创新探索:高校科研场景的国产算力示范应用
在高校科研领域,中昊芯英与太极股份的合作进一步延伸了在产学研融合方面国产算力的应用。针对浙江大学在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图像处理技术研发等领域的高性能计算需求,双方联合打造了基于 “刹那 ®” 芯片的科研算力平台,实现了国产算力在前沿科研场景的深度渗透。
中昊芯英的 “泰则 ®” 服务器为该平台提供了核心算力支撑。凭借 “刹那 ®” 芯片针对 AI/ML 场景的架构优化,该平台在大规模数据处理、复杂模型训练等任务中表现出显著优势:与传统 GPU 方案相比,科研效率提升 3-5 倍,同时能耗降低 30%,有效满足了高校科研对 “高性能 + 低成本” 的双重需求。
太极股份则针对高校场景的特殊性进行了方案优化:通过开发图形化操作界面降低技术门槛,便于师生快速上手;实施精细化资源调度策略,提升算力利用率;强化数据安全防护机制,确保科研数据的完整性与保密性。这种 “硬件适配 + 场景定制” 的组合,使该平台成功应用于浙江大学多个科研项目,不仅缩短了科研周期,更推动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 通过定期技术交流与培训,双方与高校形成了“研发 - 实践 - 反馈” 的良性循环。
该项目的成功,不仅为高校科研提供了自主可控的算力选择,更成为国产 TPU AI芯片迭代升级的 “试验田”,为后续商业化场景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适配内核:技术协同的底层逻辑
中昊芯英与太极股份的合作能够在多场景落地,核心在于双方对 “软硬件适配” 的持续投入,形成了从底层指令到系统应用的全链条协同机制。
在硬件层面,双方针对 “刹那 ®” 芯片与 TAIJI2000-Z001 CPU服务器的兼容性进行了深度优化适配,可满足不同负载场景的算力调度需求;同时优化 CPU 与 TPU 的通信链路,确保数据传输带宽与延迟满足大模型训练要求;在软件层面,双方联合完成了主流 AI 框架的适配工作。针对 Pytorch、Tensorflow 等框架,中昊芯英通过开发专用算子库实现深度兼容,太极股份则同步优化系统驱动与调度算法,确保芯片性能在框架中高效释放。这种协同使 “泰则 ®” 服务器无需依赖 CUDA 生态,即可支持主流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显著降低了用户迁移成本。
此外,双方建立了常态化协同机制:中昊芯英的芯片研发团队与太极股份的系统集成团队定期沟通技术需求,针对项目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制定解决方案。这种 “即时响应 + 快速迭代” 的模式,确保了软硬件适配的持续优化,为多场景落地提供了技术保障。
生态价值:国产算力的突围路径
从天津移动的商业化应用到浙江大学的科研探索,双方的合作不仅验证了国产 TPU 架构的技术可行性,更形成了可复制的 “芯片 + 整机 + 场景” 落地模式。这种模式下的算力方案在性能、成本、能耗等核心指标上已具备与国际方案竞争的能力:在同等算力需求下,综合成本降低 50% 以上,为国产算力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未来,随着 AI 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中昊芯英与太极股份计划进一步深化合作:中昊芯英未来将继续迭代 TPU 芯片架构,推出下一代及再下一代产品 ,下一代芯片较当代产品将实现翻倍性能提升;太极股份则将继续强化软硬件协同能力,随着中昊芯英新一代芯片的推出同步优化整机集成方案,升级 TAIJI2000-Z001 CPU 服务器与 TPU AI 服务器的适配效率,通过嵌入式软件迭代提升算力集群的稳定性与运行效能。同时,双方还将联合更多高校与企业,共同完善国产 TPU 生态。
从技术协同到生态共建,中昊芯英与太极股份的合作之路,不仅是两家企业的成长轨迹,更折射出国产算力从 “单点突破” 到 “系统突围” 的发展逻辑 —— 唯有产业链上下游凝心聚力,方能在全球算力竞争中占据主动,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自主可控的 “中国算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