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晋云甘重”实践队在指导老师陈涛的带领下深入鄂湘两省开展“双百励志圆梦行动”,传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队长朱治锦与队员雷钰洋、高松源、张钊走进咸宁市大幕乡、温泉街道和岳阳市金鹗山街道、大桥社区,深入4户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开展调研,详细介绍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体系。
实践队与学生家庭深入交流
政策宣讲暖人心
针对助学贷款问题,队员们耐心介绍制度优势:学生在校期间免收利息,毕业后利率远低于商业贷款,还款期限可延长至学制加15年。“怎么操作我们不懂,听说过,谢谢你们解释”,一位家长在详细了解政策后感慨道。
朱治锦(左)向家长介绍国家资助政策
实践队深入了解学生家庭致贫原因,发现单亲家庭比例较高,重大疾病冲击和就业不稳定加剧困难。一位学生自三岁起面临父母离异,“从他离婚到现在,都一直是他妈妈承担的”。岳阳一位从事家政的母亲表示“能接到单就有收入,没接到就没有”。
队员协助家长填写调研表格
教育阻断贫困传递
然而这些学生展现出坚韧品格,有学生转专业后成绩显著提升,有学生主动勤工俭学。“只要能够长大了,出来了,能够为国家做一点贡献就好了”,家长朴实的话语道出对教育的殷切期盼。
产业发展促振兴
走访中,队员们了解到当地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咸宁大幕乡“家家户户都有竹林,祖先种了一两百年”,政府引进企业建设加工厂,据当地居民所述,90%产品制作烧烤竹筷,为村民开辟稳定增收渠道。温泉街道依托天然温泉资源发展旅游业,实现保护性开发。
咸宁市大幕乡南山村竹筷加工厂晾晒场景
实践育人见成效
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既是政策的宣传者,也是乡村发展的观察者。指导老师陈涛表示,此次实践充分诠释了“助学·筑梦·铸人”的深刻内涵,学生们在宣讲资助政策中体悟“助学”之要义,在见证寒门学子求学路中感受“筑梦”之力量,在服务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实现“铸人”之目标,真正做到了在实践中受教育、在服务中长才干。
队长朱治锦表示:“国家资助政策不仅是经济支持,更是对‘知识改变命运’理念的有力践行。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用青春足迹丈量乡村发展变迁,用真情实意传递国家政策温暖,在实践中书写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实践队与受访家长合影留念 朱治锦 摄
该校将持续深化“双百励志圆梦行动”,让更多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教育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图片由陈涛 朱治锦 高松源 雷钰洋 张钊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