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奖补落地 泉州开发区助推科技创新“攀新高”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7 17:1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07 17: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科技创新,是驱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近日,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台《泉州开发区鼓励支持科技创新基础建设若干措施申报指南》,从研发机构建设、研发投入加码、产学研协同到企业自主研发激励,打出精准务实的“政策组合拳”,用多维发力的务实举措为区域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能,助力发展能级持续跃升。

针对研发机构这一创新“硬核载体”,泉州开发区推出阶梯式奖补。2025年1月起,经由开发区推荐新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的企业或科研院所,购置科研仪器设备软件时,可按购置金额的8%、4%、2%给予补助,最高分别达50万元、25万元、15万元;通过认定后,再获同等比例补助,累计最高补助分别达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对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补助比例虽略有调整,但同样遵循“分级支持、认定加码”原则,累计最高补助分别达50万元、25万元、15万元。值得注意的是,政策明确科研仪器需为非财政资金购置且用于研发活动,软件投入不超过总金额的50%,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为鼓励现有研发机构深耕创新,政策特别针对2025年前已认定的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量身定制”支持方案。凡新购入100万元以上科研仪器、设备及软件的企业、科研院所,按不高于实际购置金额的10%给予补助,单家企业最高可获50万元。这一举措与研发机构建设补助“就高不重复”,若机构申报更高级别认定,还可获差额补助,形成“持续投入-良性循环”的激励机制。

科技创新离不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泉州开发区计划每年遴选最多6个优质产学研合作项目,按项目合作金额的20%给予补助,单个项目最高40万元,分中期评估通过后拨付25%、验收通过后拨付75%的比例发放。企业与全国高校、在泉科研机构合作的项目,需先通过专家评审入库、中期检查评估、验收时提供成果证明与经费审计报告等内容,既确保项目质量,又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对持续加大投入研发的企业,泉州开发区同样给予鼓励支持。上一年度在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的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不低于100万元且增速超20%的企业,可按研发经费增量部分12%获得奖励,最高50万元。这一“真金白银”的激励,直指企业创新的“动力源”,鼓励企业将更多资源投向核心技术攻关。

从研发载体建设到协同创新,从设备投入到经费激励,泉州开发区正以全链条、多维度的政策支持,为科技创新“培土施肥”,助力区域经济向创新驱动型高质量发展迈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