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杭州市钱塘区义蓬街道仓北村党群服务中心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残健同行”文体活动热闹开展,残疾人与健全人两两结对参与游戏,生动的一幕成为钱塘区基层爱残助残工作创新实践的鲜活写照。近年来,钱塘区以仓北村等多个村社为试点,探索“残健共融+精准服务”特色模式,让残疾人在社会大家庭中收获了满满的温暖与尊重。
“以前孩子总不愿意出门,今天和小伙伴一起玩得特别开心,还交到了新朋友!” 活动现场,一名残疾儿童家长的话语道出了众多家庭的心声。仓北村打破传统帮扶模式,将文化大礼堂打造成爱与温暖的汇聚地,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项目,让残疾人与健全人在共同参与中增进理解。
夹玻璃珠游戏成为残健互助的最佳注脚。面对肢体协调性不足导致玻璃珠频频滑落的困境,健全搭档耐心调整节奏,用鼓励话语缓解同伴紧张;智力残疾儿童在志愿者引导下与同龄人对弈,在策略思考中提升社交能力;特制座椅旁,肢残人士与健全伙伴接力踢毽子,欢声笑语洋溢全场。这些兼顾趣味性与协作性的项目,既考虑残疾人身体特点,又融入团队协作元素,让他们在轻松氛围中增强社会融入感。
活动现场不仅是欢乐舞台,更是民情沟通窗口。仓北村党委组织社工、党员志愿者、民兵、退役军人志愿者、妇联志愿者、共富志愿者及纪检志愿者,在活动间隙与残疾人家庭深入交流,细致了解康复治疗、就业帮扶、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实际困难。仓北村党委书记黄文通介绍,依托“活动反馈—需求梳理—精准服务”闭环机制,针对性优化服务方案,这种“以活动促融合、以服务暖人心”的创新模式,有效破解了残疾人社交圈子窄、社会参与度低等难题,让“残健共融”从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
如今,“残健同行”系列活动已被仓北村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每季度开展不同主题的文体活动,残疾人关爱志愿服务实现常态化。这是钱塘区构建起全方位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从政策保障的不断完善,到无障碍设施的持续建设,再到社会力量的广泛动员,钱塘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残疾人的关怀。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在共建共享中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