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力军,激发其活力的关键,在于从细微处扎根、在精准处发力。连日来,河南省台前县人大常委会创新设立全省首家民营经济运行观察点,以聚焦羽绒产业这一“小切口”,实现监督效能与服务质效的“双提升”。这个扎根企业一线的“观察窗口”,通过机制创新打通政企壁垒,以精准施策破解发展梗阻,用协同联动凝聚攻坚合力,成为反映企业诉求的“直通车”、破解发展难题的“突破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机制赋能,让观察点成为精准履职的“前哨站”
“以前企业有问题不知道向谁反映,反映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解决。现在有了人大代表民营经济观察点,我们的诉求能第一时间被关注、被解决,这感觉就像有了‘娘家人’。”濮阳市众鑫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的话语里满是踏实。
为打破传统监督“大而化之”的局限,台前县人大常委会创新构建“观察点+观察员+专题机制”精准履职体系,将监督触角延伸到产业链最前沿。
在观察点设置上,紧扣羽绒产业特色,选择中威新塘这一涵盖羽绒加工、服饰制作的综合性企业作为首批站点。观察点设有专属办公区,墙上醒目悬挂《民营经济运行观察点监测内容》公示牌,从政策落实到权益保护,4项观察指标一目了然;《诉求办理进度表》实时更新,企业诉求“受理—核查—交办—反馈”全流程清晰可溯。企业只需填写《问题反馈单》,就能一键启动响应机制,这种“点对点”的设置,让观察点既成为企业倾诉心声的 “意见箱”,也成为人大洞察实情的 “显微镜”。
观察员队伍的组建暗藏“匠心”:6名成员既是县人大代表,又是羽绒行业“老兵”,既熟悉政策法规和监督流程,能够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反映诉求,又都身处市场一线,最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针对性建议。二者相互配合,形成了一支专业、高效的观察员队伍。
“企业说‘绒子含量检测误差’,我们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部门讲‘环保新政标准’,我们能转成企业听得懂的话。”观察员艾莹的话道出了“双重身份”的优势,既能解码行业“暗语”,又能衔接政策“术语”,让政企沟通零障碍。
为确保观察工作有章可循,县人大常委会制定《民营经济运行观察点工作办法》,将观察内容细化为6类18项具体指标。从“减税降费政策是否直达企业”到“物流成本是否合理”,从“技能培训是否匹配岗位需求”到“商标注册是否便捷高效”,每项指标都明确观察要点和记录规范。同时建立“定期走访+动态收集+专题会商”工作机制:观察员每月至少驻点调研1次,深入车间记录生产瓶颈,企业可随时通过观察点提诉求,观察员同步做好《民营经济运行月度观察记录》,详细标注问题发生的具体场景与涉及环节;每季度召开由观察员、企业代表、职能部门参与的专题会,集中分析问题症结。创新推行的 “三单制” 工作法,让机制落地更具实效。企业 “点单” 时,需填写《诉求详情表》,明确问题类型、涉及领域、具体诉求;观察员 “派单” 时,带着《问题核查清单》深入车间、仓库进行现场核实,区分 “企业自身问题”“政策执行问题”“部门服务问题”;人大常委会 “接单” 后,形成《问题交办函》,明确责任部门、办理要求和反馈时限,全程跟踪督办。
6 月 4 日,观察点首场座谈会召开,参会企业代表围坐畅谈,抛出“融资审批环节多”“污泥处理无固定渠道”“技术人才招不来留不住” 等5类诉求。观察员当场分类登记,用不同颜色标注“紧急”“常规”“长期”标签,3个工作日内形成专题报告报送县委,让碎片化的企业呼声变成了权威性的决策参考。
行之有效,让观察点成为纾困解难的“金钥匙”
羽绒产业是台前县民营经济的“重头戏”,在全县民营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县人大常委会以观察点为切入口,紧盯产业发展 “卡脖子” 问题,用靶向施策推动难题破解。
针对企业集中反映的融资难题,观察点没有停留在“传话筒”层面,而是深挖产业特性。羽绒企业多为轻资产运营,原料储备占压资金大,但订单周期稳定、回款有保障,基于此,观察员一方面逐家走访摸需求,厘清“短期周转”“设备升级”“原料储备”等不同融资用途;另一方面主动对接金融部门和供应链平台,详解羽绒产业“季节波动小、违约风险低”的行业特点,探索建立融资新模式。经过多轮沟通协调,推动华纺供应链平台向羽绒企业优化信贷政策,最终将年利息降至6厘。
在生态环保领域,随着环保标准提升,羽绒企业污泥处理逐渐成为“烦心事”。观察点收集到相关诉求后,没有简单转交职能部门,而是组织观察员开展专题调研:走访10余家企业了解污泥产生量、成分特性;对接环保部门咨询处理标准,实地考察周边处理设施容量。形成的报告不仅列出问题清单,而且附上解决方案及可行性分析,为县委决策提供科学有益参考。县委对报告进行专题研究,明确分管副县长牵头,将污泥处理设施列入年度工作重点,从调研到处理仅用12天,让企业看到了“诉求有人管、难题有人解”的实际效果。
“观察点的价值,不在于解决了多少问题,而在于建立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汪长海说,从诉求收集到调研分析,从对接协调到跟踪督办,每个环节都紧扣产业发展需求,让解决措施更精准、更有效。
协同发力,让观察点成为共享共赢的“纽带桥”
民营经济观察点的独特价值,在于它不仅是 “问题收集站”,更是 “资源对接台”,通过搭建多方联动平台,让企业、院校、政府在产业发展中同频共振。
为破解羽绒产业 “用工缺、技术弱” 的瓶颈,观察点主动牵线搭桥,于6月5日邀请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与10家羽绒企业开展访企拓岗专项活动,围绕羽绒服饰产业人才培育、技术升级、课程共建等方面展开深度对接,共商产教融合新路径。推出的“四个一” 合作模式,每项都紧扣产业需求:建立 “一张需求清单”,企业定期报送技能人才缺口、技术升级方向,院校据此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让教学跟着产业走;共建 “一批实践基地”,企业提供生产车间作为实训场所,院校派教师驻企指导,实现“教室连着车间、课本对接工艺”;推行 “一套培养方案”,针对服饰设计等岗位开展“订单式培养”,学生在校学习企业标准,毕业即可上岗,缩短适应周期;组建 “一支服务团队”,整合院校专家、政府职能部门人员,为企业提供技能培训、工艺改进等全链条支持。
观察员队伍的“能力升级”同样注重实效。6月13日,县人大常委会预工委组织专题培训,不仅讲解新修订的《代表法》和《民营经济运行观察点工作手册》,更通过“案例研讨”提升实战能力。围绕“如何区分政策执行偏差与企业自身问题”“怎样用数据支撑诉求”等主题,结合前期收集的案例现场推演,让观察员既懂政策法规,又熟悉产业规律,既能发现表象问题,又能深挖症结根源。
6 月 16 日,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到宏宇羽绒、鹏达羽绒等企业调研,特意将座谈会设在民营经济运行观察点。会上,基于观察点前期梳理的问题清单,将“污水处理厂扩能”“设立羽绒制品展厅”等7个事项逐一分解到县开发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明确“谁来办、怎么办、何时办”,要求定期向观察点反馈进度。这种“观察点收集问题—县委专题研究— 部门落实反馈”的流程,形成了从发现问题到有效解决的完整闭环。
从机制创新到难题破解,从资源对接再到协同发展,河南省台前县人大常委会以民营经济观察点这一 “小切口”,做深精准监督、做细服务保障、做活协同文章。未来,台前县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深耕民营经济观察“小窗口”,盯紧产业发展 “细微处”,用精准发力的 “巧劲”,汇聚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