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平:聚焦小作坊制假售假 跨区域检察协作促源头治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4 17:1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04 17: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强化跨区域检察协作,7月31日,遂平县人民检察院依托与泌阳县人民检察院签订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检察协作的意见》,在泌阳县检察院的协调对接与现场见证下,向泌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送达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针对辖区内小作坊制假售假问题靶向施策,推动形成监管合力。

“一瓶贴着‘茅台’‘五粮液’标签的白酒,可能产自城乡结合部的隐蔽民房;一支标注‘ELFBAR’的电子烟,或许来自偏远村庄的废弃院落……”办案检察官在现场介绍,2022年以来,遂平县检察院已办理小作坊制假售假相关案件4件17人,涉案人员均因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等被提起公诉,涉案产品涵盖假冒高档白酒、知名品牌电子烟等。

办案过程中,检察官敏锐发现,小作坊制假售假问题存在三大突出隐患:一是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二是生产流程不规范,安全风险高。三是销售渠道分散,追踪溯源难度大。

“小作坊制假售假看似是‘小问题’,实则关乎市场公平、企业权益与群众生命健康。”公开送达现场,遂平县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宣读检察建议书,结合案件事实与法律依据,直指问题核心。

针对排查出的漏洞,检察建议从四方面提出整改方向,一是严把资质与过程关,全面摸排辖区小作坊,建立备案台账,严格审核生产资质、原料来源,对无资质、原料不合格的依法取缔,定期抽查生产记录与产品质量,从源头压缩制假空间;二是斩断售假渠道链,联合网安部门监测微信、贴吧等网络平台,督促删除售假信息、封禁违规账号,同时联合公安、邮政部门整治物流寄递漏洞,强化寄递行业监管,阻断假冒商品流通;三是织密网格排查网,将小作坊纳入社会治理网格化巡查重点,推动乡镇、社区网格员与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联动,建立“网格上报—执法核查”快速响应机制,提升隐蔽窝点发现效率;四是畅通共治监督路,设立专项举报制度,公布24小时举报渠道并奖励有效线索,通过社区公告栏、乡村大喇叭、短视频等载体宣传辨假知识与法律责任,曝光典型案例,引导群众参与监督。

“检察建议点出的问题切中要害,让我们对小作坊监管的薄弱环节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泌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当场接收检察建议书,表示将立即组织专题研究,制定整改实施方案,全面落实资质审核、渠道整治、网格联动等建议,定期向检察机关反馈整改进度,切实扛起监管责任。

“跨区域检察协作让监督更精准,此次公开送达既指出了问题,更给出了‘药方’。”泌阳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发挥协调作用,推动检察监督与行政监管同向发力。

此次检察建议公开送达,是遂平县检察院与泌阳县检察院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协作的具体实践,更是检察机关以“我管”促“都管”、推动溯源治理的生动体现。下一步,遂平县检察院将继续强化协作配合,紧盯整改落实,以“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实效,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为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秩序规范贡献检察力量。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