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师范大学星火筑梦实践队走进排市中学支教:一场师生共成长的“双向奔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4 16:3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04 16: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24日的晨光中,湖北师范大学星火筑梦实践队与400余名学子齐聚田径场,共庆暑期爱心托管班结业,一曲师生合唱的《向快乐出发》《明天会更好》在晨风中荡漾,为21日朝夕相伴写下温暖注脚。自7月4日启幕,这场为期三周的城乡教育对话,始终秉持“安全筑基、乐学赋能、成长导航”的理念,为七至九年级学生定制了文化浸润与素养提升并重的课程体系。当城市星火邂逅乡土希望,400余名少年在知识甘露中拔节生长,青年教师亦在教学相长中完成羽化蜕变——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师生互为明灯的双向奔赴。

星火筑梦实践队全体成员合影。

托管班启幕前月,实践队即启动筹备。为确保授课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实践队以化学专业学生为骨干,整合文学、外语等多学科力量组建教学团队。在正式授课前,化学化工学院通过模拟授课、说课评课等系统化培训,助力队员完成“讲台首秀”的预演。化学组屈露为打造“海底火山”实验,历经多次配比调试,终使喷发效果兼具视觉冲击与安全可控。外语组詹欣怡在“英说湖北”的模拟课堂中被指出内容超纲,遂将学术词汇转化为生活用语,拆解复杂句式为童谣式短句,由此领悟到:“优质教育当以儿童的视角丈量世界。”通过与排中教师的深度对话,队员们精准掌握学情:英语基础薄弱、留守儿童占比较大。他们汲取“方言故事破冰”的沟通智慧,制定出分层教学方案、动态进度表及个性化课表。这些筹备中的淬炼与顿悟,化作青年教师教育生命的第一粒星火。

推进自护教育,构筑青春防护网

“夏临水畔凉意生,暗渡险滩祸患藏;结伴方行安全路,陌域深潭莫轻闯……”课间时分,排市中学的廊间回荡着防溺水童谣。这支由实践队编创的安全“护生符”,恰是托管班筑牢“生命防线”的鲜活注脚。

富河之畔的排市镇,星罗棋布的水库池塘暗藏暑期危机。实践队以“情景剧场演风险、案例解析明利害、技能实训授法宝”的三维课程,将“叫拨伸抛”救援术转化为互动游戏。每周升旗仪式上,“安全小卫士”的铿锵誓言穿透晨光:“不涉险水,珍爱生命”,让安全意识如种子深植心田。

心理健康安全筑牢成长防护网。实践队以“自我认知—人际互动—情绪管理—危机应对”为轴,构建青春期心理课程体系。在“发现闪光的我”课堂上,龙一涵通过“20个我是谁”自测与“优点轰炸”游戏,让八年级刘同学在同伴点赞中破除自卑:“原来我身上有这么多星光!”而“反对校园霸凌”课中,覃思湘用揉皱的白纸具象化心理创伤,借情景剧还原冲突现场,引导学生精准识别霸凌信号并掌握应对策略。“心语信箱”里,一张字条悄然绽放:“您比父母更懂如何接住我的情绪。”这份信任让队员们领悟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共鸣。李玉珠在反思日志中写道:“曾经以为自己是掌灯者,如今才懂,先成为倾听的树洞,才能照亮归途。”

卫生健康课上,宗庭竹、张琪以“树叶换季”“工厂生产”为喻,坚持男女同堂、同标、同评,幽默化解月经话题的尴尬,更邀请学生上台实操卫生巾使用,通过“身体红绿灯”游戏教会孩子守护隐私边界。毒品防范环节,队员展示“伪装零食”图片,敲响“不接受陌生食物”的安全警钟,让防护意识扎根成长细节。

激发乐学动力,打造多元课程矩阵

“太阳能小车动起来啦!”七年级小钟看着亲手组装的小车在阳光下飞驰,激动得一蹦三尺高。《科学创新》课上,这样的欢呼此起彼伏。吕兴鹏用太阳能板点亮小风扇,让清洁能源原理“触电可见”;“海底火山”实验中,白醋与小苏打碰撞出红色“岩浆”,复分解反应在喷涌中直观呈现;“柯南科学课堂”更将酸碱测试变成“茶水变色案”,大气压实验化作“水往高处流”的魔术,让知识在惊呼中扎根记忆。

艺术课为孩子们推开美的天窗。超轻粘土课堂上,李玉珠的“创意擂台”激活指尖魔法,小兔子、冰淇淋在童手中跃然桌上;扭扭棒工坊里,彩色铁丝化作玫瑰与星辰,八年级张同学捧着作品笑言:“原来我的双手能创造奇迹。”在“我是小梵高”活动中,水粉笔下的《向日葵》与落叶拼贴的“秋日校园”相继绽放,七年级明同学恍然:“艺术就是画出眼中的星辰大海。”

社会生活与文化课让知识扎根现实土壤。七年级“未来自画像”课上,孩子们用画笔勾勒成长蓝图;八年级“网络安全辩论场”中,小辩手们剖析新媒体双刃剑,练就火眼金睛识谣言;九年级“苏轼人生剧场”里,学生通过“修建苏堤”“东坡肉轶事”触摸文豪豁达心境。原创剧本杀《消失的班费》直击校园霸凌,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感受施害者与受害者的双重痛楚,齐声呐喊:“我们要做破除黑暗的勇士!”

文化课中,老师们以“知识树”为舟,载着学生穿越语数外的迷雾,用“趣味抢答”的浪花击碎枯燥的礁石,让复习课化作智趣交织的航程。物理实验室里,尺子丈量小车的轨迹,音叉拨动水面的琴弦,抽象的“机械运动”与“声现象”在指尖苏醒,化作可触摸的星辰。耐心引导取代了知识倾泻,每个“我懂了!”的惊叹都是照亮孩子认知夜空的星火。从初来乍到的青涩到如今的从容,从讲台新手的忐忑到教育者的笃定,队员们完成了一场静默的蜕变。龙一涵在笔记本上写道:“真正的擅长,是让求知的眼睛泛起星光。”

聚焦成长目标,完善教育保障体系

托管班创新实施“双班主任制”,实践队队员与本校教师组成“教育CP”,每周五晚开启“教学智库”会议,围绕学生动态、心理图谱、课堂反馈展开深度研讨,动态优化育人策略。微信群“星火家校通”全天候守护,每日推送“学习日报”与安全锦囊,每周奉上“成长周报”全景图。“成长树”积分体系构建多元评价矩阵,通过小组竞技、课堂发光等维度激活内生动力;期末颁发“创意之星”“进步勋章”等荣誉,形成“激励-成长-再激励”的良性循环。升旗仪式与表彰大会将爱国情怀、感恩教育熔铸成流动的思政课,让价值观培育浸润每个日常。特别策划的“温情成长生日会”成为暑期亮点,趣味游戏与暖心祝福交织成记忆锦囊,为学子镌刻专属成长印记。七年级3班班主任方洁深有感触:“从学生视角到教育者思维的转换,让我懂得真正的教育是用心看见每个灵魂的独特光芒。”

这场为期三周的“双向奔赴”里,学生们收获了知识、勇气与梦想,队员们则学会了倾听、包容与担当。“我们不是来点燃谁,只是守护那一点本就存在的星光。”返校的大巴上,队员庞晨曦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车窗外,富河水静静流淌,与车内跃动的成长故事交织成诗——原来教育的真谛,是两代生命在彼此的星河中,都留下了温暖的光痕。( 图片由 郭先哲 牟联娟 李玉珠 李书涵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