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玛河生态,兴边疆农事”石河子大学水建学院赴八师一四六团乡村振兴促进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4 15:3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04 15: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强化生态保护理念,助力节水农田建设,7月5日至7月17日,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赴八师一四六团乡村振兴促进团,以第八师一四六团为实践基地,聚焦玛纳斯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开展为期13天的思政社会实践活动,将青春力量注入乡村振兴一线。

为摸清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痛点,团队先以需求调研为切入点,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走访等形式,与当地农户面对面交流,详细记录他们在节水灌溉、设备维护、土壤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难题,梳理出“科学用水不明确”、“盐碱地改良困难”等6类核心需求。基于这些需求,团队针对性开展生态调研:7月5日深入田间采集土壤样本,分析pH值、氮磷钾含量及盐渍化程度;7月6日聚焦灌区水质检测,测定水体含沙量等关键指标。

基于调研结果,团队精准推进惠民服务: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编制完成300份《农业生产实用手册》,涵盖节水技巧、土壤养护等实用内容,由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发放,现场演示过滤器维护方法;连续三天在一四六团北泉镇和一四七团北安社区、东盛社区开展节水宣讲,结合案例讲解与互动问答,向300余名居民普及节水政策与防溺水知识,有效提升群众水资源保护意识。此外,团队为当地农户修筑过滤器,帮助社区居民干农活,将技术服务转化为田间地头的实际成效,切实解决生产难题。

实践过程中,团队始终将思政教育贯穿全程:在一四七团为民服务中心组织“传承兵团精神,青春建功乡村”主题团日活动,强化成员服务“三农”的责任担当;走访老党员,聆听“屯垦戍边”奋斗故事,在红色传承中深化对兵团精神的理解。活动形成《八师一四六团农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提出多项可落地的农业发展建议,并与一四六团达成长期合作意向,为持续助力当地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意义。”团队负责人于相卓表示,成员们将带着实践所得继续深耕专业,为边疆农业发展贡献力量。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为青年学子搭建了成长平台。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当地农业发展需求,以实际行动践行服务“三农”的使命,为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贡献青春智慧。

图片由张粤 王兴坤 汤琳 于相卓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