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人民检察院:八月青石榴压满枝,“检察蓝”守护再出发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4 15:2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04 15: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八月的延津,暑气未消。延津县人民检察院院角的石榴树已结出青果,沉甸甸地缀满枝头。青石榴的外表虽不似海棠那般明艳,却自有一份坚韧与厚重——青皮裹着赤心,恰如“检察蓝”的品格:质朴中见担当,坚守中显赤诚。当夏风掠过石榴枝头,一群延津检察人,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同样的为民初心。

石榴树下,是正义千钧的重量

“这么早啊常主任!”“常主任还不走啊?”简单的两句问候却是对第一检察部常主任工作态度最真实的写照。从事检察工作二十余年,常主任始终保持着认真严谨的态度,早出晚归已成常态,单位干警总能在清晨的走廊或是傍晚的办公室遇见思考案件的常主任。“刑事案件无小事啊。”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刑事检察部门的负责人,他以“精准”与“质量”为生命线,努力做到案件的三效统一。“年轻人既是我们单位的未来,也是我们老干警的接班人。”他对新入职干警的殷切期望溢于言表,不止一次地教导年轻干警要勤奋好学,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公诉人。“感觉他就像老师一样。”是年轻干警对他的评价,这正契合常主任的过往——从教师到检察官的身份转变中,他始终保持着教书育人的初心,全力投入检察队伍建设。院内的青石榴无言,默默见证他二十年检察工作的日日夜夜。日月为伴,星光作路,在“检察蓝”这块画布上,他将继续以实际行动绘制绚丽的检察人生,让公平正义在案件中可感、可触、可信。

石榴花中,是抽丝剥茧的匠心

第二检察部检察官乔道文案头堆叠的卷宗里,藏着一个又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他像一位细心的织匠,在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里穿针引线,为受损的权利缝补公正。面对虚假诉讼的迷雾,他抽丝剥茧还原真相;处理家事纠纷时,又化身亲情的“和事佬”,让剑拔弩张的亲人重拾温情。那些被错误裁判伤害的当事人,在他这里总能找到希望的曙光。此刻,他正凝神推敲一份执行监督的关键细节,检徽在灯下流淌着温润的光泽。当夕阳为窗外的石榴花镀上暖金时,他依然在证据与情理的交织处编织公正的经纬,用监督者的匠心,一针一线地修复着被损伤的权利图景,让公平正义在每一条权利脉络里清晰流淌。

石榴枝头,是枝叶关情的坚守

午后的热浪炙烤着大地,延津县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的办公室确是一派繁忙景象。第三检察部主任申亚林刚结束一场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听证会,又匆匆回到桌前——这里既是“指挥所”,也是“枢纽站”。无论是案管流程的精密把控、控申窗口的温情倾听、研究案头的深度耕耘,还是执行监督的高墙守望,第三检察部的每一项职责,都如同这八月枝头的青石榴——外表或许不事张扬,内里却紧密联结,坚韧地守护着法治的“赤心”,在每一个细微处、在群众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默默积蓄着公平正义的力量,静待硕果满枝的时节。这份“枝叶关情”的坚守,正是“检察蓝”守护中那份深沉而厚重的底色。

青石榴终将褪去涩意,迎来硕果满枝的时刻。在这个八月,延津检察人将继续用行动证明:“检察蓝”的守护,既有海棠般的赤忱热烈,更有石榴般的质朴坚韧。当法治的阳光照耀每一颗“石榴籽”,我们看到的,是公平正义在基层生根发芽的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