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宛城区:“特色载体”落地实践 移风易俗新风拂面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4 13:1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04 13: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漫步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的村头巷尾,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文化墙上移风易俗故事鲜活生动,议事会上邻里共商节俭之道,积分超市里村民用“文明分”兑换实惠……2025年以来,宛城区瓦店镇瓦北社区、瓦南社区、来庄村各出妙招,以特色宣传载体激活文明乡风建设“一池春水”,让移风易俗从“纸上倡导”变为“落地实践”。

瓦北社区:墙绘“会说话” 广场“聚人气”

“你看这墙上画的‘婚事新办’故事,比光讲大道理明白多啦!”傍晚时分,瓦北社区居民王大妈带着孙子在文化墙前驻足,彩绘里的节俭故事成了她教育孩子的“活教材”。

“老党员讲的节俭办喜事案例,比我们苦口婆心劝说管用!”社区干部笑着说。依托文化广场,社区每月结合“党日活动”开“文明新风故事会”,邀请乡贤、老党员分享身边事;传统节日里,5场戏曲、快板等文艺演出轮番登场,把文明理念唱进群众心里。今年以来,10余场集中宣传活动吸引800多人参与,“饭后遛弯看墙绘,茶余饭后议新风”成了社区新时尚。

瓦南社区:理事会“划红线” 议事会“解心结”

“彩礼不超5万、宴席不超15桌、丧事周期3天内”——这是瓦南社区红白理事会立下的“硬规矩”。由老党员、乡贤、退休干部组成的理事会,既是红白事的“监督员”,也是群众的“贴心人”。

村民张某原本想给儿子办场“风光”婚礼,理事会成员找上门:“办20桌宴席得花3万多元,简约点办,省下的钱给小两口添台家电多实在!”一笔经济账算下来,张某改办了“简约婚礼+家庭小聚”。今年以来,理事会介入指导12起红白事,劝退3次超标准宴席,帮群众省下近10万元。

每月开一次的“新风议事会”更是解决了不少“老大难”。彩礼攀比、人情负担重等问题摆上台面,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商量对策,再难的“心结”也能解开。如今,社区大操大办现象少了25%,群众满意度高达98%,“办事不铺张,邻里更和睦”成了共识。

来庄村:积分“兑实惠” 榜样“树标杆”

“攒了120分,换了桶食用油和两袋洗衣粉!”来庄村村民李大姐拿着积分卡,在“文明超市”兑到了生活用品,笑得合不拢嘴。

村里的《文明新风积分管理办法》把婚事新办、孝老爱亲等12类行为都变成了“可兑换的积分”。村民做了好事能积分,积分能换日用品,1200分累计积分、0.6万元兑换商品,让“文明有甜头”看得见摸得着。

每月“道德评议日”上,由村“两委”、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的评议组,给村民的文明行为“打分”;评出来的“移风易俗好榜样”,张榜公示在“乡村光荣榜”上。村民李某“零彩礼”嫁女的事迹上榜后,5户家庭主动降低彩礼,“学榜样、攒积分、争先进”在村里蔚然成风。

从文化阵地“活”起来,到制度保障“实”起来,再到激励机制“动”起来,瓦店镇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的方式,让移风易俗走深走实,让文明乡风在更多村庄落地生根,开出幸福花。(图片/王硕)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