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沈丘:党建引领抗旱保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4 13:1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04 13: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赵德营镇程寨村,77岁的村民李丙书站在自家四亩多的玉米地头,汩汩清水正顺着新铺设的软管,流向干渴的田垄。“要不是他们,我这把老骨头哪弄得了这个?”李丙书指着其中一位浑身泥点、挽着裤腿的高个子,“那是村支书李现伟,连着三天带人帮我浇地了。水来了,心就安了。” 这暖心的一幕,正是赵德营镇党委、政府以党建引领,组织动员全镇力量打响抗旱保秋攻坚战,守护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生动缩影。

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给秋粮生产带来严峻挑战。面对这场粮食收成“大考”,赵德营镇党委、政府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县委关于打赢秋粮保卫战的系列要求。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成立由书记、镇长双挂帅的工作专班,科学研判、靠前指挥,将抗旱保秋作为当前农业生产头等大事。

旱情就是命令,保苗就是责任。该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迅速组织动员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农村党员成立33支“党员抗旱先锋队”,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深入田间地头,聚焦无劳力户、脱贫监测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体,建立详细帮扶台账,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精准帮扶机制,确保“不漏一户、不误一田”。

在兴隆村,由村支书龚兵带领的抗旱小队已连续奋战四天,帮助村里十余户孤寡老人、残疾家庭完成了近百亩作物的浇灌工作。“群众有难处,干部不顶上谁顶上。”龚兵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和泥点,语气坚定。

抗旱保秋,水源是关键“生命线”。为确保每一处水源都能“活”起来、用得上,赵德营镇整合力量,组织农业综合服务站、电力保障人员、井管员等,成立多支“机井排查维修突击队”,对全镇农田机井、供电线路、水泵设施开展“拉网式”排查检修,争分夺秒抢修故障设备。同时,镇政府一方面组织力量疏浚沟渠,打通农田灌溉“毛细血管”,另一方面,积极协调资源,组织专业打井队昼夜施工,新打“对口抽”,确保每块地都有水可浇。

“我们与时间赛跑,坚持‘能修尽修快修、需打即打快打’原则,全力保障灌溉设施高效运转,确保每一处水源都能‘活’起来、用得上,最大限度发挥灌溉效益。”该镇镇长杨晓丽说道。

抗旱保秋,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全民战。该镇充分利用乡村大喇叭、流动宣传车、党员微信群等线上线下渠道,高强度、多频次宣传抗旱保秋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发布气象预警、水源调配信息及科学灌溉技术指导,引导群众科学抗旱。

镇村干部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广泛动员群众摒弃“靠天等雨”思想。在党组织坚强引领和党员示范带动下,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高效完成秋粮作物三轮浇灌工作,为秋粮稳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看着干部们带头干,浑身泥水不分昼夜,我们老百姓哪能坐得住?自家的地浇完了,也去帮帮邻里。”洼刘营村民刘春喜笑着说。

“我们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发扬作战精神,密切关注旱情发展,毫不松懈抓好抗旱保秋各项工作,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全力守护好群众的‘粮袋子’,确保秋粮颗粒归仓。”沈丘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德营镇党委书记卢琪珍表示。(图片/沈琳桂、刘艺文)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