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中药产业积淀深厚、根基扎实,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挑战。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的入驻,将为本地中医药企业注入强劲技术动能,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迈进……”7月30日,河南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中药产业服务团对接会禹州专场在禹州市科技局举行,一场助力中医药产业升级的“智力对接”就此展开。
作为全国“四大药都”之一,禹州的特色药材种植是中医药产业的核心根基。目前,当地拥有36种道地药材,其中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禹州半夏等6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中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0万亩以上,辐射带动6万余人就业增收,形成了“一株药材带活一方经济”的生动图景。
近年来,禹州市锚定医药健康产业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秉持“抓中间、带两头”的发展思路——即做强中药加工制造环节,辐射带动种植端和市场端协同发展。如今,当地已培育中医药高新技术企业11家,部分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从种植、加工到研发、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已然成型。
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对此,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魏战勇在会上系统分享了学校在中药领域的科研优势及成功转化案例,为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径。中药产业服务团团长王学兵则直指行业痛点,提出“突破同质化竞争、以创新思维开拓市场”的发展方向,为企业明晰了发展思路。
对接会上,禹州市盛世联邦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禹州市凯旋药业等企业代表踊跃提问,向中药产业服务团的专家、老师请教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点解决方法。其他企业也纷纷表达诉求,希望服务团专家能深入企业一线实地考察,针对性提供技术指导,现场互动氛围热烈。
“此次对接会旨在通过技术赋能、成果转化和人才培育‘三板斧’,旨在打通‘科技赋能产业’的发展路子,让科研智慧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禹州市中药管理局局长郭占军表示,通过架起“科技”与“产业”的对接桥梁,将全力推动禹州中药产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