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施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沐抚烟叶收购站,提起收购组长杨天才,烟农们都会点头说一句:“老杨实在,信得过!”1974年出生的他,身上有着军人的干练与农民的质朴。从军营到烟田,他用“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的人生信条,干出了烟农们的口碑。
军营锤炼:打下“做到最好”的烙印
1992年12月,18岁的杨天才从恩施入伍。4年的军营生涯成为他人生的重要熔炉。他刻苦训练,争当标兵,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专业技能,先后三次受营连嘉奖,并荣立个人三等功。1995年,他担任某指挥排有线班班长,同年光荣入党。这段军旅生涯,不仅磨砺了他的意志和体魄,更将“做到最好”的标准深深烙印在他心中。1996年12月,他退伍回乡。
退伍后,杨天才曾在广东的酒店、工厂工作,积累社会经验。2000年,他回到家乡恩施,并于2002年与妻子黄晓红组建家庭。妻子黄晓红是一名理发师,更是一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长期为养老院老人、听障儿童义务理发,并在疫情期间积极参与社区值守和居民服务,默默支持着杨天才的事业。
2007年,杨天才进入恩施市局(营销部)工作。2009年,他开始从事烟叶收购工作,师从郜宗剑,潜心学习收烟技术。如今,作为沐抚烟叶收购站的收购组组长,他深知这份工作连接着千家万户烟农的生计。他常对同事说:“跟烟农打交道,服务要跟上,技术推广要接地气。”这句话是他工作的准则。
十六年来,经杨天才手收购的烟叶,没有发生一起因“不公平”引发的烟农投诉。这份“零投诉”纪录的背后,是他日复一日的严谨、公正和对烟农需求的深刻理解。他坚持作息规律,工作之余不忘家庭责任,每周只要没有特别的事情,都会回去看望父母,做些家务。
杨天才的服务,不仅仅体现在收购站的公平秤上,更延伸到田间地头。
2023年,当杨天才还在白果烟叶收购站工作时,屯堡乡鸦丘坪村56岁的烟农向子学遇到了大麻烦:烟田感染了花叶病,眼看投入要打水漂,心灰意冷的他准备放弃。杨天才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地里查看,凭借积累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他判断这病有得治。他耐心劝说向子学不要放弃,并指导他科学用药。经过精心治疗,烟叶病情得到控制,挽回了损失。如今,即使杨天才已调离白果站,向子学在种烟遇到技术难题时,第一个想到的仍是打电话咨询这位老熟人。
2024年早春,正值烟田“三先”起垄的关键时期,持续的阴雨天气让烟农冉兵犯了难。他身体不适,家里120亩烟田的起垄工作眼看就要耽误农时。杨天才了解到冉兵的困境后,没有丝毫犹豫,多方联系协调,最终从鸦丘坪乡请来了经验丰富的机耕手杨爱华,及时帮助冉兵完成了起垄作业,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脚踏实地。杨天才的故事,是退伍军人返乡建功立业的缩影,是基层烟草工作者服务“三农”的生动写照。他用军人的执行力、党员的忠诚度和实干者的责任心,在恩施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继续书写着他朴实无华却充满温度的“金叶”人生。
通讯员:黄玲 雷春媚
单位:恩施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