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卫溪街道:精准反诈入人心,织牢社区“防护网”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31 20:0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7-31 20: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您的快递丢失,可双倍理赔!”“恭喜中奖,缴纳手续费领万元大奖!”——这些“天上掉馅儿饼”的诱惑背后,往往是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为切实提升居民反诈“免疫力”,连日来,浚县卫溪街道组织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网格员及志愿者组成反诈宣传小队,深入辖区开展覆盖广、形式新、内容实的精准反诈宣传活动。

宣传内容“对症下药”。宣传小队队员通过细致摸底和日常走访,精准识别辖区内高发诈骗类型:针对老年群体的“保健品”骗局、“伪装子女借钱”的亲情陷阱,以及面向年轻上班族的网贷诈骗等。他们量身定制宣传策略,精心制作了反诈海报、宣传单、横幅与手册,确保警示信息直击要害。

反诈声音“入脑入心”。线上,社区微信群成了“反诈课堂”,高频推送反诈短视频和警示顺口溜。线下,社区大喇叭定时播报,反诈讲座定期开展。针对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宣传小队队员主动上门,用家常话剖析“免费领礼品”等骗局,并手把手协助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科技防护盾。

织密安全“防护网”。街道倡导“邻里守望,反诈同行”,鼓励居民相互提醒。同时,宣传小队提炼出简明易记的“三不”原则广泛传播:不贪小便宜(警惕免费礼品、高息投资)、不轻易转账(转账前必先联系家人核实)、不点陌生链接(绝不透露验证码)。

“以前总觉得诈骗离自己很远,听了社区用咱身边例子讲解,才知道处处要留心。”社区居民张大爷感慨。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