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考城镇:移风易俗乡村美,乡风文明润万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31 20:0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7-31 20: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兰考县考城镇地处中原腹地,近年来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为核心,探索出了一条“文明实践+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之路。从制度设计到文化浸润,从典型引领到群众参与,考城镇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让文明新风吹进寻常百姓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

宣传先行:让文明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明乡风的培育离不开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考城镇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矩阵。线上,依托微信群、美篇、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移风易俗知识、政策解读、先进典型事迹等内容,形成“指尖上的宣传”;线下,组建“移风易俗宣讲队”,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故事,讲政策、讲道理、讲变化,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此外,考城镇还巧妙将移风易俗内容融入文艺演出,通过歌舞、戏曲、小品等形式,让文明理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传播,真正实现了“润物细无声”。

制度保障:用“村规民约”为文明“立规矩”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考城镇坚持“镇村联动”,形成“镇级公约引领+村级规约细化”的双轮驱动模式,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在镇级层面,制定《考城镇移风易俗文明公约》,明确党员带头、乡贤参与、文明治丧、破除迷信等要求;村级层面,则根据本村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厚养薄葬、婚事新办、红白理事会制度等内容写入条款。同时,考城镇建立了“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评议”的全流程管理机制,确保村规民约落地见效。如今,全镇50个行政村均已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形成了“群众定、群众守、群众督”的良好治理格局。

典型引领:以“榜样的力量”激发文明自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考城镇以“乡村光荣榜”为载体,广泛开展“好公婆”“好媳妇”“群众组织好会长”和“移风易俗好榜样”等选树活动,挖掘和宣传移风易俗领域的先进典型。这些典型不仅得到了物质奖励,更获得了精神荣誉和社会尊重,形成了“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的示范效应。各村还定期举办“幸福饺子宴”,为获评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的村民提供集体聚餐,并通过积分奖励制度,激励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依托“出彩河南人”楷模发布厅进乡村活动,考城镇进一步放大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2025年以来,考城镇通过积分激励群众320余人,直接推动了移风易俗政策的落地生根。

成效与展望:文明新风浸润乡土

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教育、制度约束和典型引领,考城镇的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婚事新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等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高价彩礼、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得到明显遏制。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例如,该镇龙王庙村一对新婚青年坚持抵制高价彩礼,婚事从简,婚嫁仪式不铺张,获村民点赞,成为移风易俗的榜样。

下一步,考城镇将继续以“树新风、育乡风、促振兴”为目标,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创新宣传形式,完善制度机制,强化示范引领,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向纵深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明动力。(图/李德明 朱广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