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形机器人展区,一场无声的“负重竞赛”正重塑全球技术格局。中国赛博格机器人推出的Cyborg-R01,以20kg的单机负载能力刷新全球纪录,不仅填补了工业级重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空白,更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机器人赛道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人形机器人负载能力偏低
本次大会上,国内人形机器人主要聚焦服务、教育、康复等轻量场景,负载能力普遍偏低。公开的资料显示,优必选WalkerX双手负载3kg,适用于家庭与商业服务;其工业机型WalkerS1负载行走能力15kg。智元灵犀X2最大末端负载3kg,灵犀X2-N足式状态可手持5.8kg,均以轻量场景为主。傅利叶GR-1侧重康复,负载能力未公开,从场景判断属轻量级别。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国内多数人形机器人在灵活性与交互性上具备优势,但20kg级工业重载能力的缺失,制约了其向汽车装配、电力巡检等核心工业场景的渗透,成为产业升级的短板。
国际品牌在重载人形机器人领域同样存在技术瓶颈。特斯拉OptimusGen-2负载仅5kg,聚焦家庭轻量服务;波士顿动力Atlas虽实现20kg负载,却缺乏工业级精细操作能力,无法完成消防阀门旋转、不规则部件搬运等精准作业。
数据对比显示,国际头部企业或受限于负载能力,或在重载时丧失操作精度,均未能突破“灵活即轻量、重载即僵化”的行业困局。
赛博格成“全球最大负载”标杆
在国内外技术局限下,赛博格Cyborg-R01实现关键突破:灵巧手Cyborg-H01仅重500克,单掌抓取10kg,双臂负载达20kg,续航4小时,专为高危工业场景设计。其核心在于仿生全身协同控制技术——通过肩、胸、膝多部位联动承力,可稳定搬运不规则重物,如在汽车零件流水线以“胸部抵靠+腿部支撑”姿态搬运20kg部件,攻克传统机械臂重心不稳的行业痛点。
“我们的灵巧手融合航天级力反馈技术与轻量化设计,既实现10kg抓取力,又保持0.1mm级操作精度,这是重载与精细的兼顾。”赛博格机器人创始人董典彪博士表示,团队始终聚焦工业重载刚需,目标就是让机器人在高危环境中替代人工,既解决20kg级部件搬运等实际问题,又从根本上降低人员伤亡风险。
重定义高危作业“新质生产力”
工业装配中,可精准搬运发动机等重型部件,配合工人完成汽车组装,可提升工作效率。电力巡检时,携带检测设备攀爬杆塔、穿越复杂地形,实现变电站设备全方位检测,可缩短巡检周期。应急救援场景,能在废墟、火灾现场搬运重物、操作救援工具,可降低伤亡风险。
昱烽晟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立雄指出,赛博格的突破不仅开辟了工业重载人形机器人新赛道,更标志着中国在高端机器人领域从技术跟跑到标准制定的跨越,其技术优势与场景刚需的结合,有望重塑全球工业机器人竞争格局。
从“跟跑”到“领跑”,赛博格Cyborg-R01的20kg负载,不仅是一项技术参数的突破,更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提升的缩影。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进程中,这样的突破正为产业升级注入“硬核动力”,彰显“中国智造”改写全球产业格局的实力。(图片由孙曼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