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官不在没法办”到“问题迎刃而解”,司法便民这样落地

从“法官不在没法办”到“问题迎刃而解”,司法便民这样落地

来源:鲁网 2025-07-31 12: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本以为法官不在没法办,没想到事务中心的同志这么专业,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人民法院执行事务中心通过灵活应变、协同联动的方式高效解决当事人诉求,进一步彰显了司法为民的服务理念。

2024年,鄂某与陈某因借款纠纷经呼伦贝尔市商事调解中心调解达成协议:陈某承诺于2024年12月31日前一次性偿还鄂某借款7.5万元;若逾期违约,需自2023年4月1日起,以7.5万元为基数,按年利率12.4%支付利息至实际清偿日止,该协议经司法确认后生效。陈某因资金周转困难未能按时还款,2025年鄂某向海拉尔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申请执行人希望法院主持双方协商还款事宜时,恰逢执行法官在外地办案,案件一时面临“无人对接”的困难。执行事务中心得知该情况后,立即安排专人接待鄂某与陈某,安抚双方情绪,耐心解释法律规定及后续流程。同时与外出办案的法官取得联系,详细了解案情及执行方案。事务中心干警凭借对执行程序的熟悉和专业素养,组织双方当事人核对还款金额、确认履行方式、签定和解协议。在干警的积极作为与高效推进下,申请执行人顺利拿到执行案款。这起看似普通的执行案件,正是海拉尔区法院执行事务中心“以人民为中心”工作理念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海拉尔区法院执行事务中心聚焦“执行接待”与“便民服务”两大核心职能,以“咨询有人答、立案有人引、信访有人接、找人有人约、材料有人收”为服务标准,将执行干警的文书送达、材料收转、案件查询等事务性工作集中由专人统一办理,实现事务集约化、流程标准化、服务精准化。既让当事人“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又让执行法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得以集中精力攻坚复杂案件的关键环节,有效提升了执行工作质效。下一步,海拉尔区法院将持续完善执行事务集约化机制,推动司法服务再升级,让更多群众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公平正义。 (赵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