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持十多年的矛盾,镇上主动来调解,这下总算舒心了!”7月25日清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新甸铺镇居民程先生手持刚签订的和解协议,难掩激动之情。这起陈年纠纷的化解,正是以“调访”模式激活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新野县新甸铺镇转变治理思路,将“调访”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变“被动接访”为“主动治理”,在基层高效能治理实践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基层矛盾多元化解新路径。
常态排查:让治理聚焦源头
“矛盾不能等‘闹大了’才管,得盯着苗头跑。”这是新野县新甸铺镇以“调访”促效能的核心思路。镇政府建立常态化走访排查机制,组织干部下沉到村组,对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问题逐一梳理,结合治理平台大数据进一步研判风险,第一时间介入苗头性问题,以前端治理减少后端处置成本,让治理工作开展在源头。
对排查出的复杂问题,镇里创新打造“1+3+N”工作专班模式——以信访部门为枢纽,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法庭3支专业力量,依据矛盾纠纷类型协调相关专业部门参与,精准施策,提升治理效能。此前,套楼村村民因宅基地边界起争执,镇里当即启动专班机制,信访干部牵头协调,由司法所讲清法律规定,村干部帮忙丈量核实,没等矛盾升级就达成了一致,用“小成本”化解了“大隐患”。
精准普法:将矛盾消弭萌芽
从源头化解矛盾,普法是重要基石。新野县新甸铺镇将精准普法与“调访”工作深度融合,通过让群众明权利、知途径,减少因“不懂法”引发的纠纷,同时依托法律讲堂、村村响“法治”大喇叭等平台,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群众法律素养,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从根本上降低信访风险。
今年以来,该镇司法所积极开展系列普法活动,紧盯年货大集等群众密集场所,设点答疑,通过宅基地纠纷、消费维权等身边案例解读《民法典》;面向村“两委”干部开展行政法规培训,提升基层干部民事纠纷、反电诈、安全生产等领域法治能力;创新“普法+文旅”模式,借助津湾村春季赏花旅游季等活动让群众在轻松氛围中学习法律法规。这种“以普法促调解”的方式,提升了群众法律素养,有效减少了“因盲生访”“因疑生诉”现象。
多元联动:让力量拧成一股绳
基层高效能治理,关键在于“合力”。新野县新甸铺镇主动打破部门壁垒,引导司法所、法庭、派出所等力量拧成“一股绳”,秉持“调解为先”共识,高效整合各方治理资源,让多元力量攥紧拳头破解难题。
该镇政府统筹调度“1+3+N”专班,相关镇直单位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形成“受理—分流—处置—反馈”的闭环处置链条。在处理企业用地纠纷时,信访部门牵头对接,国土所现场核查,派出所维护秩序,法庭对协议进行规范指导,司法所提供法律咨询,围绕补偿标准、办事程序等内容,对企业、村民进行专项普法,确保双方在明晰法律框架的前提下协商,高效促成企业与村民和解,既保障了企业生产进度,又维护了村民合法权益,实现了“双赢”的治理效果。
镇里通过综治办联席会议推动信息互通、方案共商,让治理效能持续释放。持续深化“警司访+”工作机制,联合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化解了程某与肖某的十年积怨;法庭打造的“新安无讼”品牌,联动多部门实现“三调”贯通;“新枫和畅”家事品牌引入心理疏导、“蔷薇花开”咨询室帮助不少家庭解开了心结。这些协同举措,正是高效能治理在基层的鲜活实践。
质效双提:让温暖嵌入民心
从“等着群众找上门”到“主动上门解难题”,“调访”模式带来的不仅是治理方式的转变,更是质效的全面升级。今年以来,全镇初次信访量下降60.3%,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68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5件,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逐步攻破,这实实在在的成效践行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核心——让群众少跑腿、少烦心。
如今的新甸铺镇,街头巷尾少了争执,多了笑脸。“调访”这把激活基层治理效能的“金钥匙”,正打开越来越多群众的“舒心门”,更铺就了一条高效能治理推动基层和谐发展的康庄大道。
“新甸铺镇探索创新‘调访’是手段,高效解民忧才是目的。”新野县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专班负责人说,未来新野县将把“调访”经验推广融入县域基层治理全流程,实现全覆盖,通过不断优化工作机制、持续整合各方力量,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矛盾化解在基层,让公平正义在群众“家门口”兑现,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