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昌吉回族自治州立新吉木萨尔县25万千瓦产业园区低碳转型光伏项目在吉木萨尔县城西北的荒漠戈壁上建成交付,具备并网条件。该项目占地504公顷,装机容量25万千瓦,是吉木萨尔县最大的“牧光互补”生态电站。
该项目由中建电力工程(深圳)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承建,于2024年8月开工建设。它是昌吉州推动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的示范项目,也是在干旱荒漠地区打造的“光伏+生态”标准化电站模板。项目不仅有助于荒漠治理,还能带动边疆农牧民脱贫致富,实现治沙、生态、产业、科技四轮驱动发展。项目建成后,年平均上网电量约4.3亿千瓦时,可满足约40万户居民用电需求。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万吨、二氧化硫36吨、氮氧化物57吨。
“板上发电、板下牧羊”的模式,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为生态环境改善和农牧民增收提供了新路径。占地504公顷的光伏厂区,一排排光伏板在离地约1.5米高的位置整齐排列,组件间距11米,光伏板下空间充足,野草长势良好。光伏板的架设为地表裸露区域提供了遮阳,减少了地面水分蒸发,降低了风速,为牧草生长和羊群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这片光伏‘蓝海’的板下牧草产量预计提升40%,可供养5000只羊。与传统荒漠牧场相比,牧业叠加发电收益可使单位土地产值提升300%。”项目经理邓伍彬说。
项目建设还带动了当地光伏组件生产、安装调试等配套产业发展。施工现场的劳务需求和机械租赁为附近乡镇500余名农牧民提供了增收机会,增加收入约1000万元。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因地制宜优化施工技术,创新采用定制的铁制锥型护筒、塑料套管等技术手段,有效防止了桩孔周围浮土塌孔,提高了混凝土浇筑质量,节约了成本,同时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通过电子图纸与卫星地图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现场信号差的问题,实现了施工准确定位,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清洁稳定的电力供应将极大促进周边地区经济的绿色转型。”中建电力工程(深圳)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负责人张磊表示,昌吉州立新吉木萨尔县25万千瓦产业园区低碳转型光伏项目是中建电力在新疆开展新能源项目建设的缩影。从首批国家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到“风光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的并网;从新疆单体最大光伏基地,到全国单体规模最大光伏项目,自2022年分公司成立以来,已参建18个光伏、风电项目,总安装容量约5.015GW。项目遍布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米东区、若羌县、塔城市、克拉玛依市、奇台县等地区,为践行“双碳”目标、建设美丽新疆、加快西北区域新能源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中建力量。(图片由张磊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