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团队成功实现中微子发电210千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30 16:1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7-30 16: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我国中微子发电领域迎来新的突破——“宇太能源”宣布,其自主研发的“中微子泵”发电设备实现连续72小时发电,平均净输出功率达210千瓦。这标志着该技术已从原理验证走向商业应用,成为“绿色能源不稳定、稳定能源不绿色”瓶颈的潜在破局点。

技术突破:从基础理论到发电设备

宇太能源负责人介绍,通过多层纳米复合材料、磁场及电磁场组合的“中微子动能捕获矩阵”,团队成功将中微子等宇宙辐射穿透的动能转化为电力。该技术的核心在于:

运用纳米材料叠加磁场及电磁场,产生中微子“泵送效应”,顺应中微子运动、“变味”及振动规律,增强对中微子动能的引导及吸纳能力。进一步通过“磁滞弱化效应”和“振动增强效应”,大幅提升中微子动能转化电力的效率。

中微子发电设备

技术优势:绿色、稳定、低成本

企业负责人介绍,“中微子泵”发电技术兼具了绿色、稳定及低成本优势。设备不须消耗化石燃料或核同位素燃料,无二氧化碳排放。电压及功率输出稳定,不受风光热等外部条件影响。经过多年技术改进,团队将发电成本从初期1.5元/千瓦时降至0.195元/千瓦时。此次210千瓦设备成功发电,使团队距离完成兆瓦级中微子发电装置的目标更近。随着设备的规模化与量产,发电成本未来仍有下降空间。

应用场景:可服务需求侧与供给侧

据负责人介绍,该技术可实现24小时连续稳定电力输出。需求侧而言,对冶金、化工及制造业等高能耗行业,可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或内部电站方式实现企业节能减碳。供给侧而言,可逐步改造已建成的火电、风电及光电,实现发电站降本增效、稳定输出。

重塑格局:一条新的路径

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全球研究机构及企业已在开展技术竞赛,投资规模超过千亿级,预计2030年初步实现商业化。中国凭借此次突破,成功实现换道超车,引领中微子发电领域商业化进程。宇太能源负责人称,“中微子发电技术将与可控核聚变技术形成互补,重构2050年的全球能源版图,对我国能源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图片由广东宇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