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15日,今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突破4000列。
两千年前,驼铃声声串起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纽带;今天,呼啸的中欧班列让亚欧大陆的经贸往来焕发新生。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成果,这条横跨亚欧大陆的“钢铁驼队”,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紧密相连,奏响互利共赢的时代强音。
“钢铁驼队”驰骋,助力中国制造“货畅其流”。曾几何时,亚欧大陆的物流受限于距离远、效率低、成本高等难题,制约了区域经贸合作。中欧班列以固定班次、高效运营破解了这一瓶颈,构建起横跨万里的“钢铁走廊”。如今,班列通达欧洲26国229个城市及亚洲11国超100个城市,满载“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走向世界,同时带回欧洲红酒、中亚矿产等优质商品。这条双向畅通的“贸易快线”,让货物流动更顺畅,让资源配置更高效,为沿线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物流红利。
“路网纵横”交汇,编织互利共赢新经纬。中欧班列从最初的单线试探,逐步走向“多向开花”的多元化运营,构建起一张联通世界的物流大网。向南,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将东盟的榴莲、山竹等生鲜通过“冷链快车”直送中国腹地,让国人尽享异国美味;西南方向,借助中老铁路,打造出东南亚橡胶、矿产进入中国的高效走廊,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向北与西行,各线路持续深化亚欧大陆互联互通,让经贸往来更加顺畅。紧密的经贸互动,带动沿线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让互利共赢的阳光照亮更多角落。
“风笛长鸣”向前,架设民心相通新桥梁。货物的往来不仅是贸易的交流,更是文化与友谊。西班牙红酒、波兰乳制品走进中国家庭,中国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畅销欧洲市场,民众在商贸往来中增进了解、深化互信。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到规则标准“软对接”,班列推动的深层次合作,打破地域与文化的隔阂,让沿线国家的民众在经贸合作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从驼铃悠扬到铁龙飞驰,丝绸之路在千年岁月中不断焕新。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下,中欧班列必将继续驰骋向前,为世界繁荣发展奏响更加激昂的乐章。(简艳、唐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