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双向奔赴”,跑出合作共赢“加速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30 16:1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7-30 16: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盛夏时节,万物丰茂。位于辽宁沈阳蒲河物流基地的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内一派繁忙景象,龙门吊忙碌装卸进口食品,满载货物的班列整装待发驶向亚欧,这“双向奔赴”的繁忙景象,正是中欧班列连通中外、赋能贸易的生动写照。

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不仅是跨越山海的物资运输通道,更是架起国际合作的友谊桥梁,书写着新时代互利共赢的发展篇章。

向“新”而行,构建贸易新格局。长期以来,亚欧贸易受制于海运时效长、空运成本高的双重困境,物流通道的不畅成为制约合作的瓶颈。中欧班列作为贯通亚欧的“钢铁动脉”,从最初寥寥几条线路到如今覆盖国内128个城市、通达欧洲26个国家229个城市及11个亚洲国家超100个城市,中欧班列持续完善全球物流网络,构建起“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运输新格局,让亚欧货物往来更高效、更经济,让更多国家共享物流升级的发展红利。

向“优”而行,推动产业新融合。从赣州国际陆港依托中欧班列打造千亿级家具产业集群,到重庆团结村站通过运输技术升级提升轿车装载效率,中欧班列带来的发展红利有目共睹,越来越多国家期盼借其东风激活发展潜能。随着班列线路延伸、运输品类扩展至电子产品、汽车配件等多元领域,沿线产业资源加速流动、优势互补,正推动亚欧经济圈深度融合,为国际产能合作注入持久动力。

向“富”而行,书写民生新福祉。中欧班列不仅运送货物,更承载着沿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西安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打造的“订单农业”,40万吨农产品通过班列走进中国家庭,让中亚面粉与陕西辣子碰撞出共富滋味,德国杜伊斯堡因班列焕发新生,成为欧洲物流枢纽。一趟趟“钢铁驼队”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流动,带动沿线就业增收,让更多百姓共享发展红利。

古有丝绸之路驼铃悠扬,今有中欧班列汽笛嘹亮。从“连点成线”到“织线成网”,中欧班列的繁荣正是中国扩大开放、深化合作的缩影。未来,这支驰骋亚欧的“钢铁驼队”必将承载更多合作梦想,绘就合作共赢的壮美画卷。(刘馨蔚、卢嘉茜)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