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杞县阳堌镇党建赋能花生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30 14:2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7-30 14: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27日,河南开封杞县阳堌镇花生产业园区汴地香企业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熟练地将脱油花生装袋打包发货。车间墙上,“党员先锋岗”的红色标识格外醒目。近年来,杞县阳堌镇锚定县委、县政府“12355”发展思路,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用“产业链”串起“增收链”,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党建赋能、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产业发展“红色路径”。

建强堡垒,筑牢产业发展“压舱石”

阳堌镇坚持将党组织建设贯穿花生产业发展全过程,构建起“党委统筹、支部联动、党员带头”的三级组织体系。成立花生产业振兴专班,推行“1+N”包联机制,11名科级干部分包33个村级党支部,每个村级党支部再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由骨干党员担任网格员,形成“专班统筹、支部落实、网格兜底”的三级联动格局,实现了从政策贯彻到落地执行的无缝衔接。

为破解资源瓶颈,主动对接省农科院科研团队,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种植“示范田”,成功引进“鲁花8号”“花豫16”等高油酸品种,推动品种升级。在孟寨村的“田间党课”上,农业专家与党员群众围坐田埂,把实验室里的育种技术转化为“土办法”“金点子”,让科研成果扎根田间地头。实施“绿色生产”工程,党员干部带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让花生种植既保产量又护生态。目前,全镇花生良种播种覆盖率达95%以上。

链上发力,打造集群发展“增长极”

阳堌镇坚持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打破企业边界,强化政治引领与战略协同,设立2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创新“四链协同”模式——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凝聚合力,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攻克难题,能人放在产业链上带动发展,农户富在产业链上共享成果。引领多方协同参与花生产业发展,定期召开政企对接会、行业交流会,让种植户、加工企业、销售商精准对接,推动花生从“原字号”向深加工产品升级。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示范带动三措并举,建成300亩以上示范基地16个,花生规模化种植率达96%,推动花生产业种植集群发展。

惠民增收,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阳堌镇坚持“产业发展惠及于民”,通过“党建+技能+就业”组合拳释放民生红利。依托“主题党日+产业观摩”活动,常态化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花生高产技术课堂”等专题课程,累计培育种植能手600余人、高素质农民1500余人次。产业兴旺带动就业增收,周边乡镇7000余人变身“花生经纪人”,从事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年人均增收超2万元。

一粒花生激活了产业振兴的一池春水。如今,阳堌镇已经形成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全镇32家收购企业年交易量达40万吨,交易额34亿,业务覆盖直径达300公里,每到收购旺季,2000余台运输车辆往来穿梭,200余人在镇内务工,116家餐饮服务场所生意红火。花生产业园核心区有龙头企业6家,年深加工花生产品4.5万吨,其中世纪春、佰泉两家企业生产的花生米不仅卖到全国,更出口到了东南亚。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们用实践证明,一粒小花生也能带活一方经济。”阳堌镇党委书记郑巍说,下一步将聚焦“阳堌花生”区域公共品牌建设、花生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向专业化、集约化、数字化转型,让更多农民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图片/程培焱 郑继朋)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