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申城,再次点燃了科学智能的青春之火。
7 月 25-26日,第三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30支参赛队伍齐聚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下称上智院),展开激烈的比拼,最终决出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和三等奖15项。
本届大赛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上智院与复旦大学联合主办,中国南方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晶泰科技、艾昆纬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协办,得到了产学研各界机构的广泛支持。
作为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领域的重要赛事,大赛面向全球人才选拔,不设国籍、地域、单位限制,设立了航空安全、材料设计、合成生物、创新药、新能源等五大赛道,奖池金额丰厚。本届大赛在规模和影响力上持续提升,吸引了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6万名选手报名参赛,整体呈现出更产业、更开放、更年轻的特点。
7月26日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合作论坛”上,颁奖典礼隆重举行。各界嘉宾与获奖选手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汇聚科学智慧的赛事圆满落幕。
更产业、更开放、更年轻:优秀赛果将部署至全链路科学智能开放平台
本届大赛的五大赛道均聚焦高价值产业场景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赛题及相关数据集全部来自真实产业场景。例如,航空安全赛道围绕航空结冰气象要素预报,对保障飞行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赛道专注于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技术支持。近40家企业组成大赛生态企业联盟,为选手提供面试绿通机会。
此外,上智院与道通集团于颁奖典礼上共同启动“世界科学智能大赛-Physical AI 赛道”,聚焦空间智能、推理模型、群体智能等核心技术难题,推动 AI 技术走向实体应用。
“人工智能正从‘辅助者’进化为科学探索的‘共创者’、全链路深度赋能科研,而基于科学家智能体平台的开放生态将是这场变革的基石。”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上智院院长漆远表示,AlphaFold通过开放工具、数据和算力,已吸引超过200万研究者使用其蛋白质结构数据库,形成了“得益开放、回馈社区”的良性循环,大赛也致力于为参赛选手提供开放协作的环境与条件。
大赛秉持开源开放的宗旨,开放了大量来自产业场景的真实数据,如发电站功率数据、气象数据、分子构象数据等,并提供算力和工具链支持,为选手开展研究提供便利。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大赛优秀模型将部署在最新发布的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平台上,供全球用户使用,促进领域科学家、AI研究者与工程师之间的持续共创共研。
该平台由上智院联合复旦大学、无限光年共同打造,提供覆盖高价值科学数据、开源科学智能模型、面向科研领域的高效智算、干湿实验闭环、多智能体推理规划及多学科众研的全栈基础设施。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星河启智平台初期汇聚了12个学科的200多个科学模型,建成4万多个共12PB的科学数据,支持稳定训练,目前已吸引120多个入驻实验团队。
创新药赛道一等奖获得者、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谭显瀚表示:“作为一名关注前沿医药研究的AI开发者,希望可以将团队这次比赛的成果都放到星河启智平台上来,在开放社区中一起交流创造。相信通过这种开源协作的方式,肯定可以开发出更加厉害的模型。”
AI发展离不开年轻力量的推动。继第二届大赛有高中生组团参赛后,为进一步升级青少年培养体系,本届大赛专门开辟中学组比赛,吸引了上海全市16区、146所中学的331支队伍参与,选手平均年龄约14周岁。该组别选手以 3 人团队形式,围绕“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主题展开角逐,运用AI算法解决绿能预测难题,展现了青少年在科学智能领域的创新潜力。
本次中学组赛事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与大赛主办方共同牵头,与第五届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AI算法争霸”赛道联动,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智院、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共同组织。
科学智能梦想起航:决赛切磋,创新方案融合进步
7 月 25 日,以线下答辩形式进行的决赛在上智院举行。选手们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创新的解决方案,在答辩中展现出出色的能力和潜力。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上智院理事长吴力波在决赛启动仪式上表示:“大赛今年的主题是‘更产业、更开放、更年轻’,所以这就是一个开放的舞台,一个创造产业价值的舞台,一个给年轻人实现梦想的舞台。希望能够让大家把这里当作科学智能事业和梦想的起航地。”
“在决赛现场,我们与其他团队讨论技术细节,发现大家的方案创新点都各不相同,独出心裁,有的方案之间可以互相融合,共同进步。”材料设计一等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曾传龙回忆起参赛过程,难掩探索的兴奋:“新材料赛道的命题‘3D分子构象条件生成’与我们团队的研究方向密切相关,于是就想着用自回归的技术路径来尝试一下。做着做着,新思路新方案持续涌现——团队连夜测试不同分子语法表征方法,甚至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查看Loss值,看看不同模块还能怎么改进。”
7月26日,颁奖典礼隆重举行。现场,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校长助理彭慧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葛均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屈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赵震,南方电网系统运行总监、南方总调党委书记李建设,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浩,伦敦大学学院教授、首席科学家汪军,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施佳樑,道通科技董事长李红京,苏州国家实验室主任研究员陈忻,大睿生物CEO史艺宾等各界嘉宾为五大赛道获奖团队颁发奖项。
大赛组委会表示,未来将继续依托大赛办赛平台上智院平台,联动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平台,围绕科学智能主题推出更多前沿赛事,打造系列化、多元化的赛事体系。同时,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长期运营,举办各类交流活动,推动前沿科技力量的碰撞,促进科学智能创新人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图源:世界科学智能大赛组委会、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