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又一新地标亮相!河套公馆提前33天喜封金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30 10:1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7-30 10: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遥望落马洲,碧空万里,水天一色,俯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楼宇矗立,一片繁荣景象。2025年7月29日,作为河套中心(即河套合作区东翼-1项目)住宅楼——河套公馆提前33天顺利封顶。

深圳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港科创公司”)总裁吴寅骁、副总裁文略、副总裁李春雷,中建二局华南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淞,深圳市京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卞正涛,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熙及项目建设、监理、施工单位负责人及项目管理团队共50余人出席活动。

河套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平台,今天封顶的河套公馆项目,是河套合作区的标志性项目之一。

活动上,深港科创公司总裁吴寅骁在致辞中代表公司向参与项目建设的管理团队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今天封顶的河套公馆项目,是河套合作区的标志性项目之一。希望各参建方以本次项目封顶为新起点,继续保持锐意进取的昂扬姿态,一鼓作气推进项目建设,严把项目质量关、安全关,努力将河套公馆项目建设成为河套合作区人才安居乐业的标杆。同时要稳步推进办公楼建设,着力打造合作区“科研办公+人才居住”典范,为河套合作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中建二局华南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淞在致辞中表示,河套中心是深港协同创新的重要空间支撑,其中河套公馆将为深港人才融合提供坚实的住房保障,今天的封顶标志着下一个节点的开始,中建二局将继续携手参建各方,确保在2025年11月份完成办公楼结构封顶,为2027年3月份保质保量交付做足准备,全力将项目打造成为“深港协同创新标杆工程”。

河套公馆项目自2022年3月开工以来,到今天主体结构封顶,已历时1200余天。在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各参建方精诚协作、紧密配合,全力推动项目建设。中建二局施工总包团队凭借丰富的工程经验,攻克各类施工技术难题,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施工任务;华艺设计团队秉持国际化设计理念,将美学价值、功能性有机融合,在项目设计上展现了一流的水准;京圳咨询监理团队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严控项目品质,全力保障项目高质量建设。

据介绍,项目团队坚持“以工期为主线,以计划为抓手”,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并动态优化项目总体策划书。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攻坚克难:关键节点突破:在地下室底板浇筑阶段,科学优化部署,克服恶劣天气影响,提前11天完成节点目标;在地下室封顶攻坚期,精准调整施工计划,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最终提前合同工期60天达成目标;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项目团队提前完成住宅楼三分之一结构、三分之二结构等关键节点,并最终提前合同工期33天完成住宅楼封顶任务。

项目以“梧桐引风”为灵感,以“梧桐树”的形象耸立于深港交融之地,错落凹凸的立面幕墙犹如凤凰的羽毛,既承载深港两地属性,又表达了深港人才融合的时代背景。在高达15的容积率下,3栋塔楼品字布局,确保日照,避让视线,景观视野最大化。项目团队从方案规划到施工设计均采用BIM三维模型完成,为工程建设智慧领航。同时,项目实现施工各专业的BIM协同管理,全程深度应用BIM技术赋能施工管理。创新性利用角撑支撑梁搭设钢平台,有效解决了堆场不足难题;优化中间栈桥板施工部署,预留关键通道,成功化解了回填前场内环形道路不通、行车受阻问题。

在建设初期,项目团队便确立了“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的目标,并将其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项目成立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致力打造“立体绿色建筑”,结合建筑形体和深圳热带气候特点,搭建地面绿化、屋面景观和屋顶艺术观景台的多层次立体绿化系统,在增添绿色空间的同时实现建筑有效“降温”。在功能上,项目采用污水处理智能环保设备,实施24小时视频在线监控,探索安装“大声公”系统,推广泥沙分离设备、聚乙烯帆布等新设备、新材料,推动实现水土保持全要素“一网统管”“一屏掌控”,实现“一键喊停”,提高水土保持治理效率,为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用经验。

河套中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东翼-1项目)位于河套深圳园区“一心两翼”中心区域,紧邻新皇岗口岸联检大楼,总建筑面积25.91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3栋塔楼,其中一单元为56层办公塔楼,二、三单元为河套公馆(两栋55层住宅塔楼)。

河套公馆与河套香港园区隔河相望,区位条件得天独厚,拥有高度便利的“双口岸4城际4地铁”立体交通路网,畅享深圳和香港双城优质资源。项目建成后,将为河套深圳园区提供7.1万平方米的高品质居住空间,包括960套人才住房,助力各类科创人才实现“住有宜居”。(图片由孙静、刘渤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