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级运力织就中国速度 高铁网络重塑发展格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29 13:1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7-29 13: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国务院新闻办7月21日新闻发布会披露了一组关键数据:我国动车组日均发送旅客量已逼近1000万人次,占全国铁路旅客发送总量的80%。这意味着,全国范围内,高铁出行已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顶流”。

高铁是驱动经济跃升的战略引擎。高铁的迅猛发展,缩短了各个城市的距离,更是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十四五”期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预计达4万亿元人民币,其强大的乘数效应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高铁建设不仅显著带动了沿线土地价值提升、产业优化布局与城市功能升级,高铁站区往往也会成为区域发展的新机遇。更重要的是,高铁极大促进了全国范围内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关键基础设施支撑,随着高铁网络持续向西延伸,新疆、西藏、青海等边疆省份相继接入高铁时代,使偏远地区也得以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高铁是提升民生福祉的幸福纽带。对于民众而言,高铁带来的最直接感受是出行效率与舒适度的革命性提升。动辄十余小时的漫长旅程被数小时甚至更短时间的高效通达所取代,“双城生活”模式日益普及。京津冀地区依托高铁“市市通”,形成了核心区1小时通勤圈及相邻城市1.5小时交通圈,显著便利了跨城通勤。长三角地区日均开行动车组超2400列,实现了高度密集的“公交化运营”,极大提升了出行便捷性。粤港澳大湾区高铁里程突破3000公里,轨道网络深度融合,“1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成渝间高铁班次密度达约9分钟一班,日均客流超百万人次,有力支撑双城融合。在建的成渝中线高铁设计时速400公里,将实现50分钟直达。曾经节假日“一票难求”、长途颠簸的艰辛体验已成为历史,代之以“随到随走”的便捷与舒适旅程。高铁超越了单纯的交通工具属性,成为维系亲情友情、促进文化交流、拓展生活半径的“情感与生活纽带”,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高铁是彰显自主创新的国家名片。中国高铁的崛起,是一部自主创新、技术攻坚的奋斗史。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到全面自主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复兴号”动车组覆盖全国,其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高速列车技术领域持续突破:已拥有世界领先的350公里时速大规模商业运营能力;在建的成渝中线高铁将挑战400公里时速新标杆。中国高铁的成功经验已成为“中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向世界舞台。中国企业主导或参与的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海外项目,全面采用中国标准和技术体系,为项目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显著提升了中国高铁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日均千万人次的高铁出行规模,生动映射出中国高铁网络的巨大成功。这张日益完善的“钢铁脉络”,不仅高效连接了国土空间,更深刻联通了发展机遇、民生福祉与国家梦想。随着“十四五”规划深入实施和交通强国建设加速推进,中国高铁必将向更高速度、更广覆盖、更优服务、更智能绿色的方向持续升级。我们坚信,中国高铁将继续以卓越表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坚实、更高效的支撑。中国高铁的发展成就与未来蓝图,值得充分肯定与期待。(王天慧)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