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午,姚学慧副校长一行冒雨前往米脂县杨家沟革命纪念馆,亲切看望外国语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师生,实地调研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校团委、外国语学院负责人及杨家沟革命纪念馆负责人共同参与活动。
走进纪念馆,“讲红色经典,燃奋斗之光”实践队的志愿者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流利的中英文双语为来访者进行讲解,同学们巧妙融合专业所长与时代精神,不仅展现出过硬的语言能力,更传递出对红色历史的深厚情感与理解。尤其在讲述革命岁月时,讲解员即兴唱起一段段陕北民歌,悠扬的旋律瞬间感染了现场,引得领导老师们凝神静听,并纷纷打着节拍加入合唱,歌声与掌声回荡在新院之间。
在姬喜东馆长的引导下,众人深入参观,一件件珍贵文物、一段段详实叙述,使大家对这片红色沃土承载的历史厚重与时代价值有了更深切的体悟。在纪念馆活动现场,姚学慧还参与了实践队组织的“红色互动嘉年华”活动,与师生一同体验红色文化互动项目,感受革命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活力。
座谈会上,实践队学生依次汇报了团队在红色讲解服务、英文标语校对、红色历史体验等方面的实践进展,分享了深入基层的收获成果与感悟体会。大家谈到,通过双语讲解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更在红色历史的浸润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对“奋斗”二字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杨家沟纪念馆馆长姬喜东、副馆长刘翠霞对榆林学院外国语学院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认为同学们的实践为纪念馆注入活力,让红色故事焕发生机,希望同学们将杨家沟的故事与精神带回校园分享。
外国语学院常务副院长吴疆感谢纪念馆的支持,高度评价其为学子搭建了感知红色历史、体悟革命精神的平台,认为该实践模式对学生成长意义重大。
姚学慧认真听取汇报后,对实践队师生展现出的饱满精神面貌和专业素养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同学们深入红色基地,以语言为桥,以实践为犁,正奋力耕耘着信仰的沃土,也丈量着自身成长的深度,既当学习者又做传播者,在服务中成长、在实践中锤炼,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姚学慧对师生提出四点期望:一是要在实践中勤学苦练,沉下心体察民情,聚焦基层需求开展扎实调研,将课堂知识与基层实践紧密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综合能力;二是要从红色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初心使命,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三是要传承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不畏艰难的劲头投身实践,在吃苦中磨练意志;四是要树立正确认知,既要“向上攀登”追求更高目标,又要“向下扎根”服务基层,既要“向前追求”勇担时代使命,又要“向后反思”总结经验得失,不断补精神之钙、扬时代正气。
此次调研慰问活动,师生们备受鼓舞,表示将牢记期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后续实践,在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奉献社会的生动实践中,让青春在杨家沟这片光荣的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指导老师:郝倩 团队负责人:刘钰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