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廉爱民为主题的黄梅戏《梅城烟雨》在黄梅成功首演

以我国明代名臣汪可受清廉爱民故事为蓝本的大型古装历史剧、黄梅戏《梅城烟雨》7月25在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大剧场成功首演。

以清廉爱民为主题的黄梅戏《梅城烟雨》在黄梅成功首演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28 13: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7月28日电 (记者 赵焕新) 以我国明代名臣汪可受清廉爱民故事为蓝本的大型古装历史剧、黄梅戏《梅城烟雨》7月25在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大剧场成功首演,并将在武汉、北京等地演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的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

《梅城烟雨》由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黄冈师范学院联合出品,并获湖北省戏剧家协会鼎力支持。它以黄梅籍明代名臣“天下清廉第一”的汪可受(1559-1620年)为原型,通过层层递进的冲突,展现了汪可受斗智斗勇的温情智慧,歌颂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与清廉爱民、勇于担当的品格。

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院长余文新说,打造《梅城烟雨》是剧院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精品黄梅戏品牌的关键一步。选取汪可受为原型,不仅因其是黄梅籍的名臣,更重要的是其身上穿越时空的清廉爱民精神。

“他并非高高在上的‘青天大老爷’,而是一个智慧圆融,善于变通,甚至是有些小狡猾的实干家。他的幽默感和人情味能让这个角色更接地气,更容易赢得观众的喜爱。”该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朱仁武如此解读。

业内专家对该剧也给予高度评价:一级编剧、湖北省文联原主席沈虹光称其为“充满乡土气息的雅俗共赏之作”;湖北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编剧周慧认为其“在倡导清廉文化的当下很有现实意义”;《剧本》月刊副主编许可评价该剧“扎根历史地域,兼具思想深度与民间性”。

在此次创作编排中,轻喜剧元素的融入格外引人注目。编剧朱仁武深入钻研汪可受的史料,运用轻喜剧的创作笔法塑造人物形象,让历史人物在舞台上鲜活灵动;资深戏曲导演张行歌在舞台调度过程中巧妙融入轻喜元素,既保留了戏曲的程式之美,又化解了历史人物剧的沉重氛围。

作为黄梅戏的发源地,近年来,黄梅县以源头保护为重点,以精品创作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戏旅融合为纽带,推动黄梅戏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在保持经典剧目常演常新的同时,通过与中国戏曲学院、省文联、省艺术研究院、黄冈师范学院合作创排大型黄梅戏精品力作,其中《青铜恋歌》获国家艺术基金扶持;《传灯》获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小戏《传灯》出国参加中法禅文化交流展演广受赞誉;《我的乡村我的亲》《一代义伶邢绣娘》荣获屈原文艺奖。

黄梅县文旅局局长岳勇峰表示,将以《梅城烟雨》首演成功为新起点,进一步做好黄梅戏保护传承工作,全面推进优秀戏曲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持续擦亮国家级非遗的名片,唱响黄梅戏发源地的精彩。(图片提供:吴慕枫 郑鉴峰 毛华山)

 

 

【责任编辑:李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