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广州公交最近被“弹幕”攻陷。
车身被密密麻麻的“热”字覆盖,再加上 “广州很热!热就要多冲凉!冲凉当然用「浅香」「浅香」啦!”的直白呐喊,这辆行走的温度计瞬间火遍南粤大地。
#广州公交车“热出汗”、#广东到底有多热等话题 霸占广东各地抖音热榜,市民纷纷争相打卡,票圈更是被刷屏了:“这辆弹幕公交演我精神状态!”
而这个搞出那么大阵仗的整活高手,正是广东本土洗护品牌浅香。没有精致的场景设计、没有高级的文案雕琢,为何这句看似“手滑发疯”的呐喊能穿透广东人的心理防线?
理解广东人,是这次创意出圈的关键密钥。在这座务实城市,实用始终是刻进广东人DNA里的生存法则。对广东人谈“工匠情怀”,远不及一句“好用不贵”更具穿透力;讲“品牌哲学”,不如说“左邻右舍都在用”来得实际。浅香的弹幕公交正是看准这点,不跟你说“清凉配方科技”,只说“热就去冲个凉”;不谈香氛层次感,而说“冲凉就用浅香”。这种拒绝术语包装的坦率,反而建立起真实可信的品牌形象。
公交车身广告的选择更是成为情境传播的绝妙载体。对每个曾顶着烈日等车的广东人而言,车身那句广告犹如灵魂共鸣:“热到怀疑人生”的情绪被公开表达;“多冲凉”则成为烈日煎熬下的合理出口。浅香将产品诉求与地域性集体“高温困扰”捆绑传播,使消费场景与生活痛点自然对接。
在过度包装盛行的时代,这份“不加粉饰”的真诚反而价值倍增。消费者最先接收到的并非推销信号,而是品牌对自己处境的深刻理解。情感共鸣悄然建立后,产品认知自然水到渠成。弹幕公交本身还构成了“视觉冲击→自发传播→社交裂变”的传播闭环。用户打卡转化为原生内容,使UGC声量远超品牌自身投入。
浅香敢走这条路线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品牌深耕本土化战略的精准延续。其实从产品设计到传播落地,浅香早就形成了一套连贯的岭南文化渗透体系。
为了避开洗护红海竞争,浅香在产品研发时就注入岭南地域的基因。独创“茶醒醒”系列融合广东茶香文化,将香型巧妙嫁接在文化记忆里。今天夏日主打的“微醺瓶”荔枝香氛,更是精准击中广东人对“日啖荔枝三百颗”的集体情怀。
再来就是场景传播的深度绑定。今年春节的活鸡巡游紧扣广东地区“无鸡不成宴”的年俗心理,一辆满载活鸡的货车穿街过市,“买浅香送活鸡”引发街坊热议。还深入广东各个高校和体育赛事现场,暨大、广外的高校行,到汕头马拉松、广州100越野赛、大运会上都有过浅香的身影。通过深度绑定年轻圈层,将线下体验转换为社交声量。巴黎奥运期间联合广东卫视推出“有浅香自Canton来”非遗礼盒,特邀广绣非遗传承人唐晓玲参与,将广绣工艺品与浅香产品一起送到巴黎,借广绣之手输出岭南名片,实现品牌价值与文化自信的双向提升。
浅香每次看似不经意的创意出圈,其实都是别出心裁,是传播节奏的季节共振。活鸡巡礼押注春节消费高潮,高校快闪呼应运动会需求,此次弹幕公交则卡点高温预警频发期。这种时机的精准卡位,使每个活动都成为特定时期的社会情绪出口,因此能够引起全民共鸣和广泛讨论。
全球化时代,浅香的实践重新验证了区域化传播的深层力量。当大品牌以“面面俱到”稀释地域个性时,浅香在“小而精”的战略维度实现了情感价值的深挖。它精准拿捏三个差异化内核:对广东文化符号的坚守、对消费者真实需求的捕捉、在喧嚣信息中保持表达定力。
从广州街头穿行的弹幕公交,到塞纳河畔的非遗礼盒,浅香一系列的创意实践揭示了一个本质:在这个日益内卷的时代,创意传播终究要回归到能真正共情消费者的生活温度。而深入骨髓的区域传播,需要的是对地域文化的敬畏而非消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