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俗盛宴到全域旅游 会理火把节激活文旅融合新动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24 17:13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7-24 17: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16日至24日,会理市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此次火把节以“川滇火把季·清凉会理游”为主题,融合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与独特的地域特色,不仅为游客带来了一场狂欢盛宴,更让这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绽放新活力。

火映盛会:文化与欢乐的双向奔赴

2025年7月16日晚,夜幕降临,会理市滨河路北延早已是人山人海,现场热闹非凡,上万人齐聚于此,共同期待这场火与文化的盛宴 。

晚上8:20,活动在朵洛荷表演中拉开帷幕,1600余名表演者踏着韵律开始朵洛荷表演。随着队形的变化,他们手中的黄伞如流动的星河,象征着会理的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随着巡游花车缓缓驶来,凉山、云南两地歌手献上高腔、海菜腔等极具地域特色的歌曲,选美比赛脱颖而出的8名“文旅推荐官”和150名身着民族服饰的演员组成巡游方阵,向大家展示会理石榴、饵块、绿陶等特产。沿途观众也纷纷举起手机拍摄,向外传递着会理火把节的独特风情。

随后,庄重的毕摩、毕惹祈福仪式举行。毕摩身着传统服饰,手持法器,口中念念有词,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现场所有人都沉浸在这神圣的氛围中,心怀敬畏。

最燃时刻当属点火仪式:随着一声令下,现场15个火堆瞬间被点燃,熊熊火焰照亮了夜空。游客和市民们纷纷围着火堆,手拉着手跳起达体舞。欢快的音乐声、人们的欢声笑语和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整个滨河路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

火把节期间,会理还精心打造“农特产品展销会”“电音音乐季”“川滇美食汇——一双筷子吃两省”“民族服饰巡展”“绿陶非遗体验”等特色活动,六华镇“望山河”凉山风情火把节、小黑箐镇茭白田园南诏特色庆典等分会场活动同步上演,让游客沉浸式解锁“一城千面”的火把节体验。

文旅融合:千年古城的“破圈”密码

会理地处北纬26°的黄金纬度,具有独特的气候、生态等自然资源优势,森林覆盖率49.2%,年均气温15.1℃,是理想的“暑寒双栖四时康养”旅游目的地。

会理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素有“川滇锁钥”之称,与邻近的大理、丽江一同构成了“西南古城黄金三角”。境内汉、彝、傣等多民族在此世代聚居、相融共生,孕育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同时,会理作为川滇文化的一个交汇点,既有凉山的豪迈,又有云南的温婉,川滇风情在这里碰撞出多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绚丽火花。

“在火把节期间,游客除了参加丰富多彩的火把节活动,还可以到会理龙肘山,守候一场壮丽的云海日出;可以漫步明代卫城,感受南方丝绸之路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韵味;可以到金沙江边,感受那峥嵘岁月的精神力量……”会理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火把节的成功举办,是会理市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该负责人介绍,会理市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包括全国保存完整的明代卫城等历史遗迹,以及彝族等多民族的多元文化,结合北纬26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气候优势,将火把节打造成集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商贸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

当前,会理正全面推进“文旅强市”战略,全力打响“北纬26°烟火古城”文旅品牌,以“全域全时全业态全人群”发展目标,坚持“文旅+百业”,以新型业态驱动文旅跨界融合,不断形成文旅消费热点,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会理充分释放资源禀赋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为会理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火把节期间,会理市委书记陈路与凉山州旅游协会各分会、德阳等地旅行社负责人举行了专题座谈会,陈路在会上明确表示,会理将进一步发动各行各业和广大市民做好“宠客”服务,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再下功夫,努力提升城市品质,关注各类细节,优化游客体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一步提升质量与水平,让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四季宜游的康养旅居胜地。

从火塘边的千年传承到文旅融合的现代实践,会理正以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笔,绘就一幅文化兴城、旅游富民的新画卷。(图片由会理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