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多元机制 暖心化解矛盾纠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23 16:3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7-23 16: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请你们帮帮我吧……”今年1月份的一个雨天,一名穿着深色旧外套、头发花白的老汉步履蹒跚地走进来,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塑料袋,袋口被雨水泡得发软,隐约看到里面几张皱巴巴的纸。刚说了半句,膝盖一弯就往地上坠。确山县检察院12309服务大厅的值班干警见状快速地冲了过去,把老人扶到旁边的长椅上休息……

邻里纠纷,为讨说法四处奔波

老汉白某(文中均为化名)与邻居葛某因邻里纠纷长期矛盾不断,两家多次发生争吵。2024年1月9日,两家因耕地边界问题发生争执,冲突中白某及妻子王某被葛某打成重伤。确山县检察院于2024年9月11日提起公诉,12月13日,确山县法院判决被告人葛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九个月。

一场邻里纠纷造成二人重伤,巨额的医疗费用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然而,前期司法环节对案件释法说理的不充分以及赔偿执行的不到位,让白某愤怒于心。他认为被告人量刑畸轻,自己也没有得到什么赔偿,为了讨个说法,白某踏上了的信访之路。

多次反映未果的情况下,长期累积的不满和生活的窘迫重重地压在白某的心头,2025年1月,在别人的提醒下,他抱着一丝希望来到确山县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

检察+听证,一体化联动化解心中郁结

受理该案后,确山县检察院承办检察官迅速调阅卷宗、询问当事人,向当地政府、村两委以及之前的承办人员了解情况。

通过走访调查,检察官了解到白某夫妇因此次事故花销巨大,20余万元的住院费用都是靠亲戚东拼西凑来的,又无法报销,后续治疗费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被告人也因家庭生活困难无力赔付,经多次调解白某仍不愿息诉罢访。

“案发后两家矛盾更加突出,白某夫妇因受伤怨气难解,经常与葛某妻子发生口角,风险隐患不断加剧。”一名村干部表示。

经综合研判,承办检察官认为,白某一家因案致贫,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并告知白某相关程序。

2025年6月10日,根据白某申请,确山县检察院迅速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一方面协助白某收集司法救助申报材料,另一方面依托县综治中心联动县委政法委开启快速审批通道。6月19日,司法救助金发放到白某夫妇手中。这笔“雪中送炭”的资金,不仅缓解了医疗费用的燃眉之急,更让这个濒临困境的家庭重燃了生活的希望。“这笔钱真是救了我们一家啊!”白某夫妇激动地说道。

而如何更好地解开白某的心结,化解两家长久矛盾,更是当务之急。

在当地政府及村委协助下,7月4日,一场特殊的上门听证会在白家小院举行。该院主要领导主持听证会,省人大代表,原案侦查人员和承办检察官、法官以及听证员参加。在家门口举行的这场听证会,让白某夫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听证会上,检察官耐心地向白某释法说理,并结合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详细解释对葛某定罪量刑的依据和理由;省人大代表刘根福和听证员们也从客观中立的角度,解答白某夫妇的疑问;参加听证会的镇政府及村委干部针对两家的矛盾,分析利弊,阐明道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白某夫妇对案件的认识逐渐清晰,心中的不解与怨气也开始慢慢消散,当场签订了息诉罢访承诺书,表示愿意依法依规解决问题。

“检察+N”,多措并举凝聚社会合力

信访问题解决了,可承办检察官深知,距离矛盾实质性化解,她想做的、能做的、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因犯罪行为产生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白某反映医疗费用无法报销的问题怎么办?

检察官仔细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发现,该法第三十条规定“医疗费用依法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该院遂与医保局沟通,认为根据该规定,白某夫妇的医疗费可以由医保基金先行支付。

通过报销流程,白某于7月9日收到了16万余元医保垫付资金。

后续治疗费用的报销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原来,白某与葛某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中,仅对白某前期26万元住院费用的赔偿责任进行了明确,关于判决生效后产生的新的治疗费用,则需要再提起民事诉讼划分责任,以此申请报销。

经检察官联席会讨论,鉴于白某夫妇无力支付律师费用,该院于2025年6月27日决定支持起诉。之后,承办检察官多次和白某逐笔核对医疗单据、住院记录等原始凭证,提供法律咨询意见。7月16日,确山县法院采纳确山县检察院的支持起诉意见,判决由葛某承担白某夫妇后续的医疗费用。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是我们的价值追求,为群众解近忧也要解远愁。”承办检察官说,白某一家今后的生计保障也是她办案之初就在思考的问题。

经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在详细核查白某家庭的现实状况后,认为白某夫妇符合低保条件,于2025年7月11日为其办理了低保手续。与此同时,民政部门于2025年7月8日依规为白某夫妇办理残疾证,二人享受残疾人员基础保障。白某所在村干部和该院干警不定期上门回访,帮助解决一些日常问题。“俺心里没啥事啦。”白某满意地说道。

机制创新,从个案到类案治理的有效衔接

7月15日,承办检察官再次到白某家中回访。“我们的治疗费有了着落,身体也在慢慢恢复……”一见面,白某就说个不停。

在“检察+”多元化解机制的作用下,白某夫妇终于解开了心结,对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处理结果表示认可,至此,这起邻里纠纷引起的信访矛盾也得以实质性化解。

近年来,确山县检察院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同时,积极探索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检察长接访下访、公开听证、支持起诉、司法救助、多部门协同等方式构建多元化解模式,与县教育体育局、民政局、人社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医保局、农业农村局、妇联、残联等九部门会商,于2025年7月18日共同出台了《关于建立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工作衔接机制的意见(试行)》,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定期会商工作机制,形成多部门协同联动的救助合力。

“‘检察+’多元化解机制,将法律的刚性与司法的温度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从源头化解矛盾,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省人大代表刘根福评价道。下一步,该院将持续深化机制创新,不断提升法律监督服务水平,让每一名群众都能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司法为民的温度。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