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区垛石街道前赵村:“亮色”“底色”“本色”绘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画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22 17:1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7-22 17: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济阳区垛石街道前赵村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家风培育、文明实践、移风易俗,不断提升乡村软实力建设,绘就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培育优良家风,绘道德品德“亮色”

“爸,往下贴点儿,这是村里特意制作的家风家训牌,上面有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您天天教育我们的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咱贴明显点得让大家来来往往都看见才好嘞!近年来,前赵村村“两委”带领熟悉村情村史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组成家风家训文化传承挖掘小组,到每位党员家中聆听家风故事,收集整理家风家训66条,为全村20户党员家庭制作了精美的“党员家风家训牌”,以烫金字刻上党员名字和党员家训内容,悬挂在家庭门口,展现清正廉洁、谦恭礼让、勤俭节约、崇德向善等传统美德,将家风家训“亮”出来,以好家风促进好民风。

“我婆婆那是真把我当亲闺女对待,看孩子、做饭,只要她能做都尽力帮助我们,说我们工作不容易,能帮助一点是一点,我是真心感谢我婆婆啊。”王大姐笑容满面地说道。前赵村每年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 通过个人自荐、村民推荐、党员投票表决等环节,评选出“好婆婆”“好媳妇”。随着活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家风建设,前赵村有60家庭制定或更新了自家的家风家训,并将其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垛石街道前赵村通过家风家训展示、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用身边的先进典型事迹感召群众,弘扬家庭美德,以家风文明带动社会文明,推动村庄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尚。

深化惠民服务,绘文明实践“底色”

“一人一件羽绒服,一人一袋大米,别着急,人人都有哈”!重阳节来临之际,济阳区垛石街道前赵村联合村内爱心企业为全村89名70岁以上老人捐赠物资,老人们迫不及待上身试穿,笑容满面。“大包子蒸好喽!”,每逢周五前赵村都会为老人们准备爱心午餐,吃着热气腾腾的大包子、香喷喷的白菜汤,看着热闹的歌舞表演,老人们的脸上不时挂起欢乐的微笑。

垛石街道前赵村聚焦老有所养,探索由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为8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集中举办敬老“爱心宴”“生日宴”,同步开展健康义诊、文艺展演、打扫庭院等活动,把老人请到一起拉家常、吃饺子、看演出、享服务,建起了家家关注、户户参与的文明实践“大舞台”,成为强化基层治理、融洽党群关系、倡树文明新风的有效载体。在爱心午餐、爱心理发等活动带动下,各类惠民服务层出不穷,“爱心采购”、“幸福食堂”、“文明金婚”、“信义庭院”……核心价值观在一项项惠民活动中具象化、通俗化,做公益、志愿服务成为群众打心底里认可的光荣事,都积极参与。

践行移风易俗,绘文明新风“本色”

这一幅幅由 “亮色”“底色”“本色” 交织而成的 “新画卷”,不仅装点了前赵村的精神家园,更让村民们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与归属感。展望未来,前赵村将继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持续深化各项举措,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让这张 “新画卷” 上的色彩更加斑斓,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