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铁职院人工智能学院“信息使者实践团”再赴湛江“VR漫游三乡”为“百千万工程”插上数字翅膀
为响应学校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以数字技术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把专业知识同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在广阔的乡村舞台上书写青春答卷,由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专业教师、辅导员及学生骨干共25人于7月14日-27日赴我校“双百行动”结对共建单位湛江市遂溪县、坡头区等8个镇村开展“科技遂溪——打造VR全景智慧乡村实践活动”。以“科技赋能乡村,志愿服务助力振兴”为核心理念,依托学院VR技术优势,全景记录乡村新貌,用数字引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信息使者实践团出发湛江市遂溪县
7月15日,信息使者实践团先后完成遂溪县遂城街道的全丰中央广场、中金时代广场及玥珑湖景区四大核心区域的360度全景拍摄。通过专业级VR摄像设备,完整记录当地红色文化、商业发展、生态旅游等特色场景。拍摄伊始,实践团成员们便迅速投入状态,高效有序地铺开拍摄计划。团队成员顶着烈日调试设备,确保每处细节清晰呈现,高空俯瞰、地面补拍双重数据采集。指导老师亲临现场示范,细致讲解了航拍构图、光线把握及动态场景捕捉的关键技巧,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熟练运用设备,精准传达视觉语言。最终将中金时代广场的现代商业气息与玥珑湖景区的湖光山色也被逐一“收入囊中”。
指导老师陈超指导信息使者实践团成员拍摄
信息使者实践团成员正围绕遂城街道进行地拍
信息使者实践团成员正围绕遂城街道进行航拍
7月16日,进入自主创作阶段,团队成员化身敏锐的观察者与执着的记录者。他们精心挑选拍摄角度,巧妙驾驭自然光影,将镜头深情聚焦于遂城街道的每一处动人细节。上午,团队首先来到遂城第九小学门口的花圈转盘醒狮地标,对这一富有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建筑进行全方位拍摄。随后前往遂城第十三小学,对校园建筑和教学环境进行详细记录。在遂溪县体育馆,团队采用多角度拍摄手法,完整采集这座现代化体育设施的全貌。下午团队重点拍摄了文化景观区域,团队在孔子文化城采用多方位取景方式,完整采集了古建筑群的立体影像。在遂溪河碧道,成员们克服雨后湿滑等困难,确保生态景观的每个细节都被精准记录。最后,团队完成了对玥珑湖康养中心建筑和环境的全景采集。这些场景都被团队成员一一凝练于镜头之中,转化为饱含深情与思考的影像篇章。
当暮色温柔地笼罩遂城,团队成员们怀揣着沉甸甸的拍摄素材返回住所。紧接着指导老师与学生们立刻并肩投入了紧张而有序的后期制作攻坚战。他们熟练地操作着专业的剪辑与调色软件,如同匠人般精心筛选、拼接每一帧捕捉自遂城街道的画面,力求每一个场景都能精准还原遂城的风貌、温度与神韵。
与此同时,指导老师抓住这宝贵的复盘时机,对白天的拍摄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他首先高度赞扬了团队成员展现出的探索热情、吃苦精神和团队协作。随后,他客观而细致地剖析了拍摄中暴露的不足,例如:在部分强光场景下的曝光控制不够精准,某些人文场景的叙事感稍显薄弱,以及快速移动场景的稳定性和构图还可优化。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不仅提出了具体的改进策略,更鼓励大家勇于突破固有视角,大胆尝试更具创意的表达手法,不断提升影像语言的深度和感染力。
指导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完成后期制作并总结经验
本次“科技遂溪—VR全景智慧乡村工程”深度践行“双百行动”部署,以前沿影像技术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赋能本土文旅品牌打造、特色农产品推广与传统文化活态传承。一方面,组织青年学子扎根乡村一线,实地调研观察基层发展实情,引导其未来主动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着力培育成为综合素质过硬的新时代建设者,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化、项目制的团队运作,指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真实能力——运用航拍、全景、动态纪实等影像技术,为遂城街道量身打造可视化数字资产。我们始终坚持“地方所需、学校所长”原则,深耕“百千万工程”一线,积极探索“县域+高校”紧密合作机制的创新合作范式,以扎实的技术输出与人文关怀,贡献“广州铁职院方案”,展现“广州铁职院作为”,凝聚“广州铁职院智慧”,合力谱写校地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图片由许方琪 陈超 何雪 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