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野:移风易俗新风尚 红事新办暖人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21 16:1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7-21 16: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以前总听说结婚要彩礼,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想想都头疼。没想到现在政策这么好,村里还帮着劝导,我儿子结婚,彩礼只有2万块,真是减轻了我们家一大笔负担!”新野县沙堰镇李庄村村民李先生提起儿子的婚事,脸上满是笑容。这只是沙堰镇推进移风易俗、倡导红事新办的一个生动缩影。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陈规陋习也悄然滋生,尤其是红事彩礼过高的问题,让不少家庭不堪重负。“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婚回到解放前”成了当地部分村民的无奈调侃。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沙堰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召开了专项会议,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了移风易俗的热潮。

沙堰镇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红白理事会成员、党员志愿者的作用,深入各村各户进行宣传引导。通过组织专题宣讲、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海报等多种形式,向村民们宣传高额彩礼的危害以及移风易俗的好处,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价值观。

赵湖村的红白理事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理事会会长是一位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老党员,他深知村民们对彩礼的纠结心理:“很多时候,女方要高额彩礼也是碍于面子,觉得别人都要那么多,自己少了没面子。我们就从这一点入手,耐心地给她们讲道理,举例子,让她们明白彩礼不是衡量婚姻幸福的唯一标准。”今年年初,赵湖村村民赵先生和邻村的王女士准备结婚,双方家长最初商量的彩礼比较高。赵湖村红白理事会得知后,主动上门做工作。先是给双方家长讲了几对因为高额彩礼导致婚后生活困难的案例,又向他们宣传了沙堰镇倡导的“抵制天价彩礼,婚事简办”的新风尚。经过多次耐心劝导,双方家长最终将彩礼降到了2万,婚礼办得简单却温馨十足。

除了积极劝导,沙堰镇还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组织各村定期选树“乡村光荣榜”等先进典型,并在村里宣传栏展示让大家学习身边的榜样。吕营村的张女士就是典型代表之一,她女儿结婚时,主动提出不要彩礼,只要求男方真心对待女儿。她的这一做法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不少村民纷纷表示要向她学习。

如今,走进沙堰镇的各个村庄,移风易俗的新风尚扑面而来。高额彩礼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婚事新办、简办的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家庭把节省下来的钱投入到发展猕猴桃种植、开办家庭农场等产业上,让 “减负” 后的幸福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需要久久为功的坚持。下一步,沙堰镇将继续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完善相关制度措施,让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在沙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建设和谐美丽新沙堰注入强大动力。(图/武启梦 赵宇)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