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中,忽然出现的瞭望塔和探照灯
当一盏冷战风格的探照灯在我的视线里逐渐冒头时,我知道自己来对地方了。
果然,随着我脚步继续向前,道路两旁的原本的绿树荫被红砖墙取代,低矮的砖墙又忽然变成了高大的水泥墙。在青灰色水泥墙沉重的威压下,那盏探照灯和承载其的瞭望塔竟也显得不再违和,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这是2025年7月的柏林,我们共同见证的那堵墙、那方瞭望台和那盏探照灯就是柏林墙的遗迹。这堵墙曾经全长155公里、高约4米、最宽处可达100米,以庞然姿态横亘在柏林市中心28年,把这座城市撕裂成两半,也把至少二十万个家庭隔离在两边。如果要评选人类冷战标志物的话,柏林墙毫无疑问会排在最前边。
直到多年后东西方和解冷战走向终点,这座墙的哨卡才被打开,东西柏林终于实现了自由通行,东西德国也重新统一为一个国家。口子一开就收不住,一拥而上的人潮拆毁了柏林墙,原址上只留下两段,我面前这段长不过百米的高墙就是其中之一。其实还有一段更加网红,被人们疯狂涂鸦了各种图案上去,在旅游业不发达的柏林已经算是个排长队的打卡地了。
但只有两个小时空余的我没有跟风选大众脸,而是选择了这处人烟罕至的遗迹。相比于可以合影留念的涂鸦,这里斑驳的墙体让人感觉更加真实,依稀可见的弹孔也能时刻提醒每位到访者,那是一段危险而非浪漫的历史。
2、数十万家庭被分在两边,一分就是28年
柏林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1年8月13日清晨。那时的全球气候还不像今天这样极端,夏日清晨的风甚至颇有些微凉的感觉,一早醒来的柏林市民们看看天,又是一个好天气,他们正打算找个地方去过周末。
但很快他们发现,就在城市中央,赫然出现了一道水泥混凝土加铁丝网的路障。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柏林墙两侧的居民们见证着这堵墙不断加高、加宽、加固,从最早的简易路障成长为带哨所、检查站和铁丝网的庞然大物,自己生活的城市被割裂成了两半。
随着这堵墙出现,整个德国的分裂成为定局,在一定时间内再无挽回的可能。
整个柏林市也被分为东西两部分,西柏林作为西德在东德的飞地,成为冷战期间双方间谍角力的主要战场。
甚至无数个家庭都被分为两部分,在建墙当天就有六万多东柏林人因工作而住在西柏林,一夜之间有家难归。接下来这样的故事还要上演无数次,柏林墙纪念馆官网给出了不完全统计数据,至少有20万个家庭被分隔在柏林墙两边无法团聚。
家、乡、国,从最微小的个体到最宏大的政治实体,都被物理或者制度的高墙一分两半,当时的柏林人内心该是何等的绝望!
甚至分裂的德国人心态也在发生变化。处于同一民族两个对立的政权之间,多少德国家庭因为政见而分崩离析,甚至出现过一家人相互告密的人伦惨剧。国家不幸诗家幸,德国人在这些苦涩的故事中加入反思,拍摄了《窃听风暴》(Das Leben der Anderen)、《再见列宁》(Good bye Lenin!)之类的能载入世界电影史的作品。但反过来也成立,这些伟大艺术作品的背后,都是悲剧。
在柏林这座曾被冷战撕裂的城市里,不需要刻意寻找历史,历史会主动寻找每一位来访的有心人。
3、不需要了解才是幸运
这段柏林墙遗迹知名度实在太低了。这里人流量低到平均每十分钟才能遇到一个人,绝大部分还都是当地居民,工作了一天匆匆走过,回家享受夏日夜晚的快乐。
当记者的基本功派上了用场,我在柏林墙遗迹背后的公园里蹲守了一个多小时,总算蹲到了一家游客。
希腊人阿尔基斯蒂斯(Alkistis)一家出动来柏林旅游,一位妈妈带着三位青年子女以及更小的下一代在这座不算小的城市里徒步,特意将柏林墙遗址选择为一个途径点。她饶有兴趣地和子女们讨论,这座墙究竟哪边是曾经的东德,哪边是曾经的西德?已经成年的子女并没有立即做出判断,反倒是他们带着的孩子叽叽喳喳,试图从太阳的方位上分一分。
“在希腊,那段历史(指冷战)是我们历史教科书上的重要章节”,作为家庭中最年长的成员,这位妈妈与我侃侃而谈。希腊本来就是一个十分重视历史的国家,对他们来说,学习过去不仅意味着怀念几千年前“赫拉之国”作为传统文化的荣光,更意味着了解过去几百年、几十年间世界局势的变化。这位妈妈会的德语并不算多,但那不影响她在柏林游玩时看看这座影响了世界的遗迹。
西蒙·南切夫(Simon Nantschev)是一位来自德国南部巴伐利亚的小伙子,他和他的女伴是来柏林旅游的。对他们来说,柏林墙已经是过往很久的事情,在他们这些新生代人类心中留下的印象并不多。
德国是幸运的。虽在二战后被分为四块占领区又分别组建了东西德,最终两个德国还是统一了,德意志民族的家园还是还给了他们。所以很多年轻人并不了解自己国家曾经发生的事情,毕竟那离他们太遥远了。
不太了解历史总是令人惋惜的。但在这一刻,我又有点庆幸,这些新生代不需要了解柏林墙的历史,那段世界分为两大阵营的历史离他们越来越远、越来越陌生,说明他们的生活并不割裂,这是好事。
但历史的诡异之处就在于悲剧总是不断重复。冷战结束后三十年,人们似乎忘记了曾经的苦难,又回到了相互猜忌、相互对抗的状态。曾经举着自由贸易大旗的美国政府忙着加关税,建立贸易壁垒;曾经团结成一个联盟、创下人类首例的欧洲忙于内斗,各种族群冲突不绝;俄乌战火依旧,加沙地点封锁也难以解除,已经有不少学者警告冷战再来的风险。
钢筋水泥的柏林墙只剩下遗迹,那堵隔绝东西方、把世界分割成一片片碎块的无形的墙,可还是有人在不断加高呢。
(张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