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老宅,是“活着”的古城记忆,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重传承。拥有1200年历史的山塘街,自古商贾云集、人文荟萃,其沿线分布的众多老宅,正是姑苏城千年文脉的活态载体。如今,古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文脉赋能产业发展,探索文商旅融合的活化路径。
近日,位于阊门外渡僧桥下塘的叶天士故居即将启动系统性修缮。故居主人叶天士,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被民间尊为“天医星”。他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奠定了温病学理论基础。
叶天士故居始建于清初,现存三路五进格局,严谨的轴线布局与苏派建筑风格相得益彰,是研究清代江南建筑技艺与吴门医派文化的重要载体,于2009年列入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历经沧桑,数易其主,曾先后用作药材仓库和民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其中,西边落第二、三进已于2023年率先启动保护修缮。
本次修缮涵盖中路第一至第五进、东路走马楼及书楼、西边落部分建筑,总建筑面积1722平方米,严格遵循“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则,旨在还原建筑历史功能。
为实现“修旧如旧”目标,工程将强化本体修复,采用分级保护措施,计划于年内完成主体修缮,在消除结构隐患的同时,完整保留并凸显建筑群“商居合一”的独特历史特征。
修缮不仅是建筑修复,更是功能复兴与文化传承。工程在恢复清代医馆原有格局的同时,兼顾商业功能延续性,通过“一院一策”保护模式,将传统建筑与中医文化创新融合,打造集展示、体验、传承于一体的复合空间。
基于故居的历史基因与山塘街区定位,未来计划引入文旅业态,重点招引方向包括精致酒店、企业总部、艺术空间。
古城将坚定立足老宅资源禀赋,持续加快古建老宅的房屋搬迁、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工作步伐,让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当代焕发新生。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