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7月17日电(记者 赵磊)全球法人识别编码体系(LEI编码)日前正式启动接入航运贸易区块链网络。记者近日从航运贸易数字化合作创新联盟了解到,此举意味着,在我国自主领先区块链技术的支撑下,航运贸易企业用于开展国际业务的LEI编码将与国内权威分布式数字身份体系链通,构建起全球贸易安全互信的基础设施,解决跨境航运贸易"信任"根问题,赋能跨境数字支付、贸易融资等全场景解决方案,为航运贸易注入高效动能。
航运贸易数字化的底层基础,是一套高效运行的企业身份核验体系,厘清相隔万里的双方"谁是谁",为业务开展提供基础信任根。航运贸易区块链网络运用自主可控、性能领先的区块链技术,建立了一套权威分布式数字身份体系,链通国内监管体系、身份认证机构以及关键业务平台,构建跨机构互认的"身份识别+权限验证"双重机制,支持可信数据流通和业务协作,在金融、港航、物流等航贸数字化场景中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放眼全球,各国也在推进建立统一的身份编码和验证体系。其中,由全球法人识别编码基金会建立的LEI编码,旨在解决全球金融市场因缺乏统一法人标识导致的风险问题,是构建全球金融透明度和信任的核心基础设施,在欧美国家被广泛采用。
中金金融认证中心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建,经国家信息安全管理机构批准成立的权威电子认证机构,既是国内首家获得LEI编码验证代理机构资质的电子认证机构,也是国内首家、全球第三家可验证全球法人识别编码(vLEI)的授权发行机构,开展LEI编码注册、年检,数字证书与vLEI凭证签发及验证等业务。
此次,航运贸易数字化合作创新联盟与中金金融认证中心合作,推进LEI编码接入航运贸易区块链网络,通过运用自主可控、性能领先的区块链技术,将境外企业的LEI编码与国内的权威分布式数字身份完成安全可信映射,将大大便利采用LEI编码的境外机构和平台快速接入航运贸易区块链网络,在信用证业务、跨境支付、融资服务以及其他金融关联场景开展业务合作,提升国际航运贸易的能效。
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布主席声明,提出:推进航运贸易数字化。中国宝武、中远海运、招商局、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保等中央企业、金融机构,与上港集团、深圳南方电子口岸、重庆陆海新通道、上海数据集团、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等骨干单位,共同组建"航运贸易数字化合作创新联盟"。联盟围绕航运贸易关键环节的需求,应用我国自主可控、性能领先的区块链技术,建设航运贸易区块链网络,链通高价值数据,持续推动在港航运行、物流运输、金融服务等航运贸易重点场景的应用,不断实现航运贸易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