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驱车行走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清河镇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的农村公路,沿途绿树成荫,阡陌纵横,接村庄、连农田,一路一景、路景相融,编织成一张恢宏的“网”。
清河镇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的农村公路只是惠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围绕乡村振兴,立足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坚持以路兴产,加强产业道路、通村公路和干线公路相互贯通,不断加大村路、生产路建设力度,全力打造便民路。
“以前路不好,游客来景区玩不方便,现在路修宽了,周末来玩的人越来越多!”孙子故里森林公园附近的康家园村村民李意勇望着眼前直通公园的柏油路高兴地说。
19.5公里的县道惠归路拓宽改建工程完工后,惠民主城区与孙子故里森林公园之间的旅游道路路况得到大幅提升,大大方便了游客出行,景区内各种主题文化节活动应约而至,举办次数不断增长,客流量逐年攀升,带动了景区周边消费和农副产品的畅销。
随着游客的增多,李意勇还开起了农家乐,每年多了十几万的收入。
立足孙子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惠民县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融入自然生态与人文特色,串联起散落的景区节点。通过老乐胡路大修、惠归路改扩建及西延等工程,总长近40公里的旅游骨干路网焕然一新,配套的导览标识和“快进慢游”体系,让“修一条路、串一片景、富一方民”从愿景变为现实。
“四好农村路”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商户。“以前是土路,碰上下雨阴天的,道路泥泞,车进不来,黄瓜采摘下来运不出去,很是愁人。”淄角镇靠河郑村蔬菜大棚种植户道出了交通对产业的带动作用,“现在好了,公路通到了基地门口,再也不怕连雨天了,蔬菜贩子的车来的也多了,年交易额翻了好几番!”
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提质升级,惠民县坚持“公路围着产业建,产业围着公路转”,分年度建成淄角镇8.8公里产业大道,串联淄角镇蓝莓基地、千亩黄瓜基地、禽乐养殖以及靠河郑蔬菜批发大市场,形成“路通、业兴、民富”的良性循环,带动特色农产品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
同时,6处农村公路服务驿站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15条城乡公交线全域覆盖,17条“客货邮”融合线路联通407个村级服务点,2024年农村快件收发量达6317.9万件,3年增长138%。
随着济滨高铁、高商高速、庆章高速等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惠民县积极争取高速公路连接线项目,完成原乡道宋武路改扩建,建成5.8公里高商高速大年陈连接线,推进滨石路改扩建,实施6.15公里庆章高速皂户李连接线项目……“外联内畅”的交通网络正打通乡村振兴的“大动脉”。
路修得好,更要管得好。“我们启用‘智慧交通’管理服务平台和无人机巡查,多部门联动开展路域环境整治,覆盖170公里县道、444公里乡道及进村主干道,确保路域环境整洁有序。”惠民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宋召武表示。
目前,惠民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2586公里,中等路比例提升至99.88%,优良路率达85.93%,县乡道三级路占比突破60%,一条条乡村振兴的“致富路”、群众满意的“幸福路”正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