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学子深入侨乡研学实践 探寻文脉助力振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6 16:4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7-16 16: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6日、8日,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2025年“侨乡新程·青年足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侨青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福清市上迳镇、城头镇、海口镇及市区,围绕“五个一”实践任务开展活动,开展了一场融合文化探访、产业调研与专业服务的研学实践。

活动伊始,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与上迳镇举行了团委共建仪式,学院向上迳镇授予“团委共建”牌匾,并送上学生压花文创作品。随后,实践团开启实地研学,足迹遍布多个重要文化地标。在市区及海口镇,团员们参观了福清侨乡博物馆,系统了解了福清人下南洋的艰辛历程与辉煌成就;在福清林绍良陈列馆,深切感受了这位著名侨领的家国情怀与卓越贡献;漫步于华侨公园,体悟融汇中西的侨乡精神与新时代风貌。在上迳镇,他们探访了隐元文化馆、蹑云古桥、鳌江宝塔,并行走在绿意盎然的县圃步道上,实地感受这条串联起古桥、宝塔与自然风光的生态文化廊道。随后,实践团延伸考察了海口镇弥勒岩(瑞岩山)的宋元摩崖造像、千年古桥龙江桥、见证历史的通江门古城门以及具有水利价值的天宝陂等历史遗迹,感受深厚的文化积淀。产业调研方面,实践团走访了上迳镇福建天马科技集团的星马养殖基地。通过微课宣讲、务实建议等形式与“两国双园”工作人员、印尼留学生就“食品+”特色产业培育进行交流,进一步了解区域产业发展蓝图。

在福建天马科技集团的养殖基地,团员们与相关负责人深入交流,提议将基地鱼丸加工与隐元东渡故事及福清丰富的“海丝”文化遗存结合起来,开发“海丝鱼丸”礼盒,并建议将部分利润用于隐元文化馆及古桥、宝塔等古迹维护,探索产业效益反哺文化保护的新路径。

当天,实践团还发挥食品专业优势,用普通话与福清方言向群众科普食品安全,将专业知识送到基层。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高校学子的责任担当,”学生代表张卓越表示,“今后我将继续精进专业本领,用创新思维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让文化不褪色,让乡村有活力。”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庄舒敏指出,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拍摄和思考,能够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到,深厚的海丝文化可以吸引侨胞回归,侨资侨智注入将推动科技兴农与产业升级,产业兴旺将反哺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形成良性一个循环。同时,立足福清、服务福清、回报福清,她也期待校地合作能够在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高校学子用实际行动为侨乡高质量发展注入高校力量,主动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图文由庄舒敏,邱梦柔,陈岚,高兴铨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