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毛泽东广场。(喻名才/摄)
盛夏的韶山,柳绿蝉鸣,荷香四溢,苍翠山峦衬托红色底蕴。
7月10日至11日,2025年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暨湘潭市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在这里举行。至此,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以下简称“红节”)已连续举办22届,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红色旅游知名品牌。
2025年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暨湘潭市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现场。
当节会的光影散去,留给城市的究竟是昙花一现的“流量”,还是生生不息的“能量”?
湘C君发现,作为全省红色旅游的“领头羊”,湘潭市在“办会兴城”理念下,近年来将红色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的两道“融合命题”上,给出了最鲜明、最直观的答案。
天赋异禀:“天下英雄一郡多”的红色“富矿”
三湘大地红色资源丰富,就像一座天然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从秋收起义的惊雷号角到通道转兵的力挽狂澜,从“半条被子”的鱼水深情到“断肠明志”的赤胆忠诚,三湘四水之间,无不镌刻着气壮山河的奋斗史诗,闪耀着穿越时空的信仰光芒。
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莫正德/摄)
湘潭作为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始终是最鲜明的基因、最厚重的底色。毛泽东、彭德怀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成为这座全省面积最小城市独有的红色IP。单是韶山,就有1700多人先后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用满腔热血深刻阐释了湖湘文脉。
湘潭有着红色资源339处,其中革命遗址多达90余处,红色旅游景区(点)数量居全省前列,是湖南文旅最为鲜亮的一张“红色名片”。
在这里,每一处遗存,都是永不熄灭的灯塔;每一件文物,都是穿越时空的见证;每一段历史,都是震撼心灵的力量。这份滚烫的红色基因,早已成为湘潭独有的精神坐标。
俯瞰湘潭。
也正是这股红色力量,形成了文旅产业的强大能量:2024年,韶山共接待游客达1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13%和15.21%。而湘潭县彭德怀纪念馆,在去年也迎来各地游客近170万人次。
另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湘潭红色旅游溢出效应强劲释放,全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9%、29.47%,实现“双量齐升”。
“湘潭拥有独一无二的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了‘百年中国看湘潭’的集群景观。”在中国旅游研究院红色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建平看来,红色资源就是湘潭文旅发展的最大底气。
创新融合:从“观光打卡”到“沉浸体验”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响彻云霄的铮铮誓言,时常在韶山毛泽东广场上空激荡。那一刻,青春的力量与历史的厚重在此交融。
自2023年4月,“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活动启动以来,全省中小学生有序奔赴韶山,在这里通过“1+3+4”课程体系追寻着红色足迹。截至目前,已有347批次、75.64万名师生在这里接受红色洗礼,成为全省深化思政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青年学子在韶山毛泽东广场齐诵誓词“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以前,我们到韶山来,基本上就是瞻仰和参观。如今到韶山,大思政课直抵孩子们的心灵,各种小课与孩子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同频共振……”浏阳四中副校长钟锴说,这种红色文化的沉浸式体验,让信仰课堂触手可及,让孩子们更好地完成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
事实上,湘潭红色文旅的发展,正从“观光打卡”一步步走向“沉浸体验”,智慧旅游、非遗传承再到文创产品不断涌现,游客从中收获了全新的体验。
7月10日晚,“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诗词朗诵会全程运用全息投影技术,打造沉浸式舞台,借助声光电技术,让毛泽东经典诗词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诗词朗诵会现场。
而在此前,韶山市“智慧韶山公共服务平台”一期的正式上线,为来韶游客提供景点预约、智能导览、红培研学、文旅消费等全流程数字化服务,实现“一部手机,畅游韶山”便捷体验。
去年10月,湘潭县彭德怀纪念馆发布全国红色场馆首例强AI导游“口袋导游”,能在3秒内精准解析馆内任何一件文物、展品的背景。
……
湖南省委党校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斌认为,湘潭的红色资源,不仅是历史见证,更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精神标识,其稀缺性和教育价值在文旅融合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产业赋能:“红色+”让文旅“红图”再延伸
红色,是湘潭的底色,也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底气。
“红色+体育”“红色+文创”“红色+培训”“红色+科技”……湘潭文旅的“红色+”创新融合,成为冲破文旅产业发展瓶颈的强大力量。
健身爱好者奔跑在韶山冲的青山绿水间。
7月10日上午,在首届“青春无畏 韶峰相会”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登高活动中,800余名健身爱好者从自全国各地相聚韶山,在自然与人文景观构筑的红色精神长廊里,畅跑韶山、登顶韶峰,感受伟人故里的文化之韵、自然之美。这是韶山依托厚重红色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深耕“体育+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
在本次红节的湘鄂赣红色文创精品展上,韶山本土展区大放异彩,集中呈现了韶旅集团550余款文创产品、丰圆实业精美毛泽东同志铜像、“天下韶山”品牌系列、省级非遗石鼓油纸伞现场绘制以及灌区、纪念馆、如意剪纸等特色展品,受到游客追捧。
在湘鄂赣红色文创精品展上,韶山文创产品琳琅满目。
湘潭的“红培”也在持续升温。今年上半年,单是韶山旅游发展集团就举办了156期红培班,培训学员达8725人,实现营收1351万元。
红色文化所产生的“磁吸效应”,正是湘潭文旅产业发力的支点。
万楼·青年码头依托湘江边的一座古楼,打造以658个集装箱集市为载体,整合光影演艺、潮玩体验、特色美食等业态,不但让昔日宁静的古楼人气越来越旺,也为这座红色之城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情。
截至今年6月24日,万楼·青年码头在开市不到28个月的时间里,共计接待游客超750万人次,日均超过9000人次。
7月5日晚,一场盛夏烟花秀在万楼上演,吸引数万名游客观看。
而今,“万楼01号”趸船已就位,长沙至湘潭的水上航线即将开通,届时将串联起湘江两岸的万楼、窑湾、昭山和长沙橘子洲等多处文旅地标,预计年吞吐量可达10万人次。
还有盘龙大观园的秀美景色,盛夏“莲乡”的碧浪翻腾,“绿心”昭山千年古寺的钟声,东台山的旖旎风光……正在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里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健身爱好者参加徒步穿越韶山灌区活动。
追逐诗和远方的人们,正用脚步默默为湘潭“投票”。2024年,湘潭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301.15万人次,同比增长12.79%;实现国内外旅游总收入513.79亿元,同比增长11.97%。
红色热土,最容易开出灿烂的花朵。湘潭正以鲜红底色锻造产业成色,一部“长红”文旅大剧正“ON档”。
湘C君的观察+
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从2004年开始,已经坚持举办22年。其中,湘潭韶山举办5届,数量为全省各市州之最。
湘C君梳理发现,从2009年、2011年、2013年,到2020年,再到2025年,五届红节均落子韶山。这其中有重要的时间节点,如2009年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11年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到韶山,就是再探初心。
湘C君认为,湖南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有无数动人的红色故事,这是湖南坚持举办红节的底气所在。
湘潭是湖南红色旅游的核心区域,且通过“红色+”创新融合,持续将红色“流量”转化为文旅产业的发展“能量”,这也是湘潭让红节五度落子韶山的实力所在,而且越来越足。
事实证明,五届接力,不是昙花一现的“网红效应”,而是厚积薄发的“长红动能”,这场关于文旅的时代答卷,正在莲城大地上浓墨重彩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