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生态的共生美学 由中建二局三公司承建的青岛东方伊甸园盛大开园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5 16:3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7-15 16: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由中建二局三公司承建的中国首家以“水”为核心的科学探索主题公园——青岛东方伊甸园项目正式交付开园,项目总建筑面积达4.7万平方米,集休闲度假、娱乐体验、科普教育、沉浸演艺、社会公益于一体,为青岛文旅版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溯建设历程,诸多技术亮点令人瞩目。其中,作为项目核心建筑的风暴森林馆便是其中之一,场馆采用大跨度钢结构进行吊装拼接,呈现出独特的近椭圆“水滴形”,最大跨度达194米,最大宽度135米,最大高度57.4米,钢结构最大拼装分段重量达149吨,用钢量高达5000吨,是亚洲目前跨度最大的单层网壳钢结构建筑。

面对如此复杂艰巨的施工挑战,中建二局三公司的建设团队攻坚克难,为了减少后续膜结构安装难度,提前设计优化,将后续膜结构安装的T型支架在钢结构加工阶段一次性加工完成,通过BIM技术管控T型转接件在工厂安装的排布精度和角度准确性,保证钢结构各杆件拼装合拢完成后,T型支架与膜结构檩条固定点孔位偏差不超过5毫米。在结构搭建上,项目创新采用“主拱分段、网壳分区”的策略,将主拱精心分为11段、网壳细致分为23组单元,并搭建117组支撑胎架,严格遵循主拱优先、网壳跟进的科学安装步骤稳步推进。针对“X形”主拱施工,团队采用“地面立式拼装+分段吊装+嵌补安装”的方式,从两边同步安装,最终实现中间完美合拢,大幅提升了施工的精准度与安全性。

在焊接工艺方面,团队同样精益求精。为保证钢结构焊接质量,先在地面将每段主体结构精心组拼焊接完成,再借助400吨履带吊将分段结构精准吊运至空中进行组装,最后由从全国多地选拔的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焊工师傅完成高空焊接与打磨工作。考虑到海边空气潮湿、海风影响大的特殊环境,项目团队专门搭建焊接防风操作平台,为焊接作业创造相对密闭、稳定的无风空间,有效克服了焊接时金属易氧化的难题,确保每一条焊缝都达到高质量标准。此外,针对构件结构重、跨度大、空间姿态调整困难等施工重难点,团队开展了20余次全方位高精度模拟分析,精准测算构件重心及吊点绑扎位置,确保构件在吊装过程中的空间姿态完全符合安装要求。

入口场馆的设计同样暗藏巧思与挑战。其屋顶采用波浪形双曲面造型,宛如胶州湾的海浪般灵动起伏,与周边海面景观交相呼应,既彰显了“水”主题的设计巧思,又对施工精度提出了极致考验。由于双曲面结构的不规则性,定位测量工作异常复杂——管心坐标无法通过常规手段直接测量,需通过三维建模技术推算关联点位,再经多重公式换算间接获取数据,团队用毫米级精度的测量标准,确保屋顶曲线的流畅衔接,让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呼应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

除了钢结构施工的卓越表现,在盐碱地改良方面,项目团队也下足了功夫。项目选址的胶州湾畔原本是一片盐碱荒地,为了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超千种热带植物在此茁壮成长,团队携手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通过初始盐碱地回填、布设盐碱隔离膜、真空预压、铺设排盐管、种植土壤置换、盐碱度检测等一系列综合盐碱管控手段,成功改善了土壤环境,为项目建造创造了适宜条件。

如今,盛大开园的青岛东方伊甸园,正以其独特魅力迎接八方来客。中建二局三公司用匠心和技术,将曾经的建设难题逐一攻克,打造出这座融合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项目,为市民和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图片由刘俊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