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童真画笔遇上钢铁巨龙这场画展藏着铁路最暖的打开方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5 15:5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7-15 15: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11日,“童眼看世界——我的铁路风景”全国少年儿童绘画展启动仪式在贵阳北站候车室举行,活动由国铁集团党组宣传部、中国少儿新闻出版总社指导,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联合成都局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主办,成都局集团公司贵阳车站等单位承办。

在贵阳北站候车室里,200幅孩子们画的铁路画作正在展出。有穿隧道的高铁像银龙穿梭,有站台上挥手的乘务员阿姨笑成月牙,还有铁轨旁的野花跟着列车风摆动

这视角,有点妙!孩子才是铁路的“最佳观察员”。谁能说这不是最生动的“铁路启蒙”?当大人们习惯用速度、里程、技术参数丈量铁路发展时,孩子们用画笔告诉我们:铁路的意义,藏在爸爸驾驶列车时的专注里,藏在窗外掠过的田野里,藏在站台上一句“小心脚下”的叮嘱里。这些不掺杂质的观察,恰恰触碰到了交通出行最本质的内核——连接人与家,连接风景与生活。

双向奔赴,画风超酷!铁路与童真的“跨界联动”。这场画展的妙处,正在于它搭建了一座“双向桥梁”。铁路用四通八达的网络承载着孩子们的视野,孩子们则用童真反哺铁路文化的表达。以往我们谈铁路文化,总绕不开历史厚重感,而这些画作让铁路文化有了“孩子气”的一面:它可以是卡通化的复兴号,是彩虹色的信号灯,是能载着梦想跑遍全国的“魔法轨道”。这种年轻化的表达,让铁路不再只是“大国重器”的冰冷符号,而成了孩子们能触摸、能想象、能热爱的生活伙伴。

候车室里藏巧思,故事悄悄传千里!更难得的是,铁路部门把画展搬进候车室的巧思。暑运里的车站总是行色匆匆,这些画作却像一个个“暂停键”,让赶路的人们慢下来看看——原来孩子眼里的旅途这么美,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出行,在下一代心里是如此值得描绘。这种“沉浸式文化植入”,比任何宣传册都更能让人记住铁路的温度。当旅客带着孩子在画前驻足,当小作者指着自己的画跟父母讲“这是我坐过的那趟车”,铁路的故事就这样在代际间悄悄传递。

钢铁里藏着暖,童真来添笔“赞”!说到底,铁路的发展从来不止于硬件升级。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再到如今让出行空间充满文化气息,铁路的进步里,始终藏着对人的关怀。孩子们的画笔,不过是给这份关怀加了一笔童真的注脚:当钢铁巨龙学会倾听童真,当交通出行盛满人文温度,这样的“中国铁路”,才是真正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里。

画笔种下梦,未来一起冲!或许未来某天,这些画里的孩子会成为铁路工程师、乘务员、设计师。那时再回头看,当年画板上的“铁路梦”,早已在他们脚下延伸成了更壮阔的风景。而这场夏天的画展,就是梦开始的地方。(邵健 穆秋霖)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