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穗俯身“摘青果” 田间共话“致富经”——电气学子油茶基地体验“行走的思政课”

青穗俯身“摘青果” 田间共话“致富经”——电气学子油茶基地体验“行走的思政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4 16: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12日,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基层服务践行团在“三下乡”暑期实践的征途中,深入立新村油茶产业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与田野调研。青年学子们走出课堂,步入田间,在油茶林下挥洒汗水,在村委干部的言传身教中感悟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助农、服务基层的青春誓言。这场与土地、与乡亲、与产业的亲密接触,为青年学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情社情与劳动教育课。

在油茶基地负责人的详细介绍下,队员们系统了解了油茶种植的经济价值、生长周期及管理要点。尤为特别的是,队员们亲身参与了关键的田间管理环节——义务摘除油茶幼果。村委领导现场指导:为了确保油茶树的茁壮成长及未来高产稳产,需在幼果期主动摘除部分尚未成熟的果实(俗称“摘青果”),以此集中养分供给,优化树体结构。队员们认真学习要领,小心翼翼地穿梭于油茶树间,精准识别并摘除目标幼果,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指尖的精准操作。随后,队员们与村委领导在树荫下席地而坐,一边分享清甜的西瓜消暑,一边围绕油茶产业的现状、技术需求、深加工前景以及电商销售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而务实的交流。村支书结合本地实际,分享经验与挑战,为学子们提供了鲜活的基层视角。

夏日的油茶林里,绿意葱茏,生机盎然。劳动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队员们虽汗流浃背,但热情高涨,一丝不苟地执行着“摘青果”的任务,互相交流着识别技巧。树荫下的“西瓜座谈会”更是笑声朗朗,瓜香混合着泥土的芬芳,拉近了学子与村干部的距离。村支书朴实的语言、殷切的期望,队员们专注的倾听、积极的提问,构成了一幅科技助农、青春奉献的和谐画卷。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映照着青年学子们沾满泥土的双手和求知若渴的眼神,彰显出扎根大地、服务乡村的赤诚初心。

本次油茶基地之行,成果丰硕。实践层面,队员们高质量完成了指定区域的“摘青果”任务,为油茶树的后期丰产贡献了切实的青春力量。认知层面,通过亲手劳动,深刻理解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及现代农业管理中蕴含的科学智慧。通过与村委干部面对面的深度交流,队员们真切感知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瓶颈,对科技如何精准赋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了更接地气的思考。思想层面,在田间地头的劳动与交流,极大地增强了队员们的乡土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将“强农兴农”的使命从口号转化为内心的认同和行动的动力。这是一次将专业知识、劳动实践与国情教育深度融合的成功探索。

俯身田垄摘“青果”,方知稼穑之辛与农技之精;瓜棚树下听民声,更明振兴之路与青年之责。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基层服务践行团的此次油茶基地之行,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劳动教育和技术认知之旅,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它让青年学子在泥土的芬芳中读懂了中国乡村,在挥洒的汗水里坚定了服务基层的信念。这堂在田野间开设的“行走的思政课”,让青春的理想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带着油茶林的绿意与乡亲们的期盼,践行团明日将继续深入乡村,计划为当地村民修理小型电器并深入走访农户开展用电安全调研,将科技服务的“及时雨”精准滴灌至田间地头,让青春之光在服务人民、奉献国家的实践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图片由湖南工程学院 张宇宁提供使用)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