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安全帽的智能守护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1 16:0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7-11 16: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武师傅,焊缝缺陷处理注意焊接工艺质量。”3月12日,国神公司河曲电厂5G智能安全帽投入试运行,在4号机组缺陷处理现场,监护人武建雄头上戴的智能安全帽里传来了生技部锅炉专工的实时指令。

与此同时,该厂生技部主任助理鲁学斌开门进入3号机10KV配电室,智能安全帽响起“您已进入带电区域”的提示,智能工作台大屏幕上出现报警弹窗,他的心率数值也在屏幕上闪烁。

他们佩戴的这款安全帽,是该厂与中国电信共同研发的一款智能安全帽,在普通安全帽原有防护功能基础上,融合了5G专网传输、人机交互、北斗定位等多项前沿技术,可轻松实现实时监测、风险提示、视频互联、信息共享等功能。

图为维护人员正在炉侧开展隐患排查

“在电厂的施工现场、高空作业、受限空间这些高风险作业场所,保障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始终是第一要务。传统的安全帽虽然能提供基本的头部保护,但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时,无法及时预警和响应。”生技部主管马战南介绍道,“我们研发的5G安全帽就像智能安全管家,它的内置芯片能够实时监测作业人员状态和环境变化,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在紧急情况下按下SOS按钮,可一键寻求应急救援,后台管理系统将会根据数据信息立即规划救援方案,最大程度缩短救援时间,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添加保障。”

图为检修人员正在检查给煤机清堵机

智能安全帽内设置了高灵敏度MIC及环线立体声喇叭,能有效屏蔽杂音。外侧前端配备了2100万高清像素摄像头,支持PDAF快速对焦,1080P高清画质,真实还原现场细节,可随时采集现场的图片、视频,并通过5G网络自动上传后台。

通过安全帽前端的高清摄像头,远在控制室的技术人员紧盯大屏上的实时画面,逐帧放大设备细节,发现异常可以与现场作业人员直接“对话”。管理人员可随时掌控就地作业人员讯息,即时通讯方式极大提高了远距离安全生产管理的效能和准确性。实现这样的“隔空会诊”,正是5G科技带来的超值体验。

“以前我们进入生产现场作业,总是需要携带对讲机、执法记录仪、手电筒等多种工具,不仅操作繁琐,而且信息传递效率低。”锅炉一班班长张文刚一边点亮安全帽前方的LED灯,一边对笔者说道,“现在,有了这顶5G智能安全帽,指令传达那就是瞬息间。”

3月下旬,该厂3号机计划进行C修,这批5G智能安全帽经过测试、试运,将正式投用于机组检修。“过去面对炉内检修,技术人员从穿戴好专用作业服、防护用品,到进入作业面至少需要1个小时,这次检修技术人员可以不必入炉,在控制室进行作业指导,将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张文刚说道。

科技日新月异,通信四通八达,伴随着人工智能和5G网络技术的崛起,一场由5G技术引领的智慧革命正在悄然进行。暮色中的河曲电厂,百余点星光在钢铁森林中闪烁,从传统安全帽到“云端守护者”,5G智能设备的应用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对生命至上的深刻诠释。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