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申城,共探能源新程!第七届电力与能源技术国际会议( ICPET 2025)盛大启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07 15:1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7-07 15: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面对日益增长的全球能源需求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推动,电力能源行业正在经历变革性的变化,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储能技术的突破以及智能电网的广泛应用,推动着电力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可持续性发展。2025年7月5日,第七届电力与能源技术国际会议( ICPET 2025)在上海开幕,来自中国、法国、西班牙、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200 余位专家学者、高校科研人员及企业代表齐聚申城,共同探讨电力能源领域的前沿理论与创新技术。

多维协同:高规格学术平台的搭建与赋能

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和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承办,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储能与电工新技术研究所、IEEE IAS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分会协办,并得到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和兰州交通大学的支持,《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网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CESS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High Voltage》、《中国电力》 期刊杂志社提供媒体支持。

思想交锋:开幕式凝聚全球能源创新共识

大会开幕式由北京交通大学许寅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严正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强调:“科技创新是突破当前能源发展瓶颈、应对全球能源挑战的核心驱动力。” 他呼吁全球产学研各界加强跨国合作与资源整合,以协同智慧探索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上海交通大学陈思捷副教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会议对推动全球能源技术进步的战略意义;华北电力大学陈艳波教授详细介绍了会议日程,期待通过思想碰撞催生行业创新火花。

主旨报告聚焦:电力与能源前沿技术的创新实践

主旨报告环节,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杨茂教授、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马锴教授、清华大学钟海旺副教授、浙江大学万灿研究员作大会精彩主旨报告。

 杨茂教授《New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for Multi Temporal and SpatialScale Prediction of Wind Power Under the Goal of Ensuring PowerSupply》,报告系统分析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与挑战,强调风电预测的关键作用,介绍杨茂教授团队的前沿技术及未来研究方向。

 马锴教授《Coordinated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for Port Integrated EnergySystems》,报告中论述如何通过5G-TSN协同传输实现毫秒级信息互通,分布式协调控制保障电能质量,结合能源共享交易与物流优化调度,助力港口经济稳定运行。特别注意的是报告中还指出相关技术已在实港应用,推动绿色智慧港口发展。

 钟海旺教授《Source-Grid-Load-Storage Interactive Operations in New PowerSystem》,本次报告分析源网荷储互动面临的挑战,聚焦"源-网-荷-储"互动转型,探讨可行域建模、强化学习优化算法及全成本定价机制等创新技术,助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网稳定运行。

万灿研究员发表《Toward integrating probabilistic forecasting and decision in renewable power systems under uncertainty》,报告聚焦不确定性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概率预测法,构建预测决策整合框架以优化系统运行。

多元融合:创新形式激活学术与产业联动

ICPET 2025 采用 “线上 + 线下” 融合办会模式,打破时空壁垒,构建全球化、高效率的学术交流网络。除主旨报告外,会议同步设置平行分会场、海报展示、产业展览及技术研讨会等多元活动。22 位海内外特邀专家围绕 “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分享最新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为行业发展提供实践参考。此外,会议设立优秀论文奖、最佳学生论文奖、最佳口头报告奖、杰出审稿人奖、杰出组织奖及杰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旨在表彰行业先锋、激励科研创新。

创新引领: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新动能

ICPET 2025 的成功举办,为全球电力能源领域搭建了一个高水平、国际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通过汇聚全球智慧,分享前沿成果,会议将有力推动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重要力量。此次会议的成果与共识,也将为电力能源行业未来发展带来新的启发,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向新发展。(图片由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