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精细化运营管理理念 打造推动社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金牛范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04 15:15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7-04 15: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成都市金牛区卫生健康系统以精细化运营管理为引擎,推动社区医院从运行机制到卫生健康服务供给的全面革新,构建人才强基、服务提质、生态赋能的发展新格局,构筑起基层公立医院卫生健康服务新生态,打造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金牛范式。

探索新路径 激活社区医院内生动力

近几年来,成都市金牛区卫生健康事业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布局医疗资源,全区投入10多亿元资金,建成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和精卫医院,全面改造区属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医疗资源更趋均衡、构成更加完备的医疗服务体系。

基层社区医院环境面貌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新,并不意味着诊疗水平和健康产品随之满足群众需要;僵化的运行管理机制制约了社区医院的发展,也难以担负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历史使命。金牛区委卫健工委书记、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岗说,社区医院必须在改革中闯出新路径,在发展中激活内生动力,实现服务效能的蜕变升级,开创卫生健康服务产品与群众需求协调发展新局面。

2020年,国家卫健委出台《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金牛区人民医院等区属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带来的变化与经验,为社区医院提供了从医疗资源配置、健康服务供给,到运营机制重塑、管理效能提升的有益借鉴。

金牛区卫生健康局开启摸清家底、群众需求、载体能力、服务效率的大讨论,同时选派社区医院负责人外出考察学习。沙河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杨勇说,上海、浙江等地基层医疗机构的实践启示我们,走差异化发展之路,释放人力资源在卫生健康服务中的主动性和创新力,培育打造局部优势服务产品。

2023年,金牛区卫生健康局出台提升诊疗服务能力系列政策措施,2024年,启动社区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机制变革,先后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推出《加强区直属公立医疗机构运营管理工作办法》等改革举措。全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统筹推进,新建健康事业发展科、设置健康专员负责协调和分析运行指标,职能科室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

金牛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赖雪梅介绍,社区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改革,是以全面预算管理和业务流程全过程管理为核心,激活医疗机构内生动力,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引导基层医疗机构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型,推动社区医院把更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精细化管理  注入社区医院新动能

创新机制构建卫生健康新生态  “夏季到了,希望你们来公司组织健康讲座。还有30多位员工要做颈腰椎理疗,女职工也希望有减肥指导哦。”天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家”团队,应约为西南石油公司四川分公司提供健康指导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然而,三年前刚从代管状态中剥离出来独立运行的天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遭遇颇多尴尬:门急诊患者不多、居民对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也不尽满意。中心主任苏必良说,他们通过调研整合优势资源在金牛区首开夜间门诊,把健康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的举措,既方便了下班职工问诊需求,也吸引在外就医的居民回流社区医院。天回中心从此踏上了社区医院精细化管理创新发展之路。

2024年,门急诊量从年不足3万人次跃升至7万多人次,住院床位由30张扩容至61张编制床位,管理的“三高”患者也由几百人突破到2000多人。天回中心这份成绩的背后,是他们探索运行机制创新的结晶:从夜间门诊的尝试,到整合医疗资源重组服务科室;从组建健康管家团队,到重塑运行管理机制;从被动接诊转变到主动健康管理的新生蝶变。天回中心的改革实践,正是金牛区推行精细化运营管理机制创新,构建卫生健康新生态的真实写照。

特色科室塑造差异化发展新优势  医疗机构发展的根基,在于诊疗技术和服务能力的持续成长。金牛区社区医院坚持“一院一策”方略,立足居民健康需求,以特色科室创建为支点,打造差异化发展优势品牌,在金牛区卫生健康服务供给中蔚成风气。

着力打造特色医技科室的沙河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核磁共振高端装备,悄然改变着基层医疗服务的面貌:从精准诊断陈旧性脑梗病灶,到快速确诊盆腔炎脓肿,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检测服务。人民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资源叠加为路径,创建四川省级基层特色科室老年医学科,糅合老年综合评估、共病处理和多学科团队力量,与中心医养融合、安宁疗护、老年友善医院深度衔接,老年患者的连续治疗和全生命周期照护服务获得保障。

一花绽放百花艳。诸如沙河源、人北中心特色科室所呈现的差异化发展成效,激发更多社区医院争创群众需要的特色专科专病,截至目前,全区已申报近20个省市区级特色专科专病创建。金牛区形成和正在创建的特色科室,逐渐成为社区医院的优势产品,也悄然改变着居民择医的价值取向,成为构建社区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体系,提升健康服务供给水平的推动力量。

2024年,金牛区12家社区医院平均门急诊量达到12.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45%;而患者支出的医疗平均成本同比降低3.8%,初步实现医疗机构由被动控费向主动优效的方向转变。

人才禀赋铸造新质服务力载体  医疗人才培育和科学配置,是推进社区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改革的关键。金牛区多措并举筑牢卫生健康人才根基,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方阵,成为支撑“一院一策”改革方略的新质服务力载体。

2024年,金牛区实施“医疗卫生人才池”计划,用五年时间引进250名高端医学紧缺人才,持续改善医学专业领军人才队伍结构,同时采取选派骨干上派学习、开展岗位练兵、举办业务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发展卫生健康新质服务力,夯实社区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制度创新的承载能力。

一石激起千重浪。金牛区荷花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多家医学院校毕业生资源,创建四川省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基地,因教学指导的刚需,倒逼带教人员拓宽视野,掌握现代医学新理论新技术,从而提升临床诊疗能力。

社区医院激活卫生人才为核心的新质服务力建设,出现了健康服务和医院收支结构新变化:2024年,社区医院平均门急诊量较上年增长11.45%,总收入却同比下降1.52%;医疗服务收入在总收入占比提升到65.25%,人力资源成本总支出较上年增长5.89%。

金牛区医管中心负责人刘燕说,社区医院“三升一降”的数据变化,特别是人力成本支出的小幅上扬,标志着绩效分配改革的“金手指”,撬动了社区医院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配置的价值彰显,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体系为目标的精细化管理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提升满意度 构筑卫生健康服务基石

“请你马上到就近医院急诊科,赶紧做心电图检查。”晚上十点过,金牛区金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邓华,接到廖姓居民的求助电话,当即判断这位居民可能遭遇急性心梗。

成都市金牛区坚持以群众健康为中心的精细化运营管理改革,催生社区医院创新工作新模式。金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公卫服务和临床诊疗割裂的弊端,融合公卫服务和临床医生、专科资源重组科室重塑家庭医生团队,构建“临床诊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三位一体的“全科+公卫”医防融合模式,履行健康守门人职能。

提升群众健康服务满意度,一直是金牛区推进精细化管理变革的价值取向。沙河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廷莲说,他们遵循临床医疗路径制度,落实社区医院收费标准,有效控制医疗成本。黄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据患者流量和老年患者、儿童保健需要,优化诊疗科室空间布局和服务路径指引,从环境氛围、就医流程、服务方式进行舒适化改造,为患者提供温馨便利的服务环境。

一枝一叶总关情。金牛区委卫健工委书记、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岗说,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机制创新,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突出提质增效;从注重物质要素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配置转变,突出价值创造;从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核心的预防医学模式转变,提升群众健康服务满意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的卫生健康服务基石。

(图片由刘清奎 王凯斯 王琳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