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连育桃李 粤桂同心筑梦行

山海相连育桃李 粤桂同心筑梦行

来源:鲁网 2025-07-01 12: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4年8月31日,江门市新会区红卫小学的黄祖耀老师怀揣着教育梦想与热忱,毅然踏上了前往广西宁明县实验学校的支教之路。这一跨越 700 多公里的奔赴,不仅是一段地理上的迁移,更是一场用爱与责任编织的教育之旅。

(黄祖耀老师召开每周的学习班会)

启程:期待在奔赴中萌芽

出发前,红卫小学许校长那句“支教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一场彼此照亮的遇见”,让他对这场支教充满了期待。当他踏入宁明县实验学校的那一刻,教室里那幅用粉笔写着“热烈欢迎广东新会来的老师”、落款是几十个歪歪扭扭名字的欢迎标语,瞬间击中了他的内心。那一刻,他真切地感受到,这场跨越山海的奔赴,早在临行前就已在双方心中种下了期待的种子,只待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初遇:差异中搭建理解之桥

接手四年级(3)班后,黄祖耀迅速察觉到这里的教学情况与红卫小学有着天壤之别。摸底测试的结果令人揪心,超过半数的学生算不清两位数乘除法,部分孩子连乘法口诀都记不全。然而,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与渴望,照亮了黄老师前行的道路。课间,他们围着老师问个不停:“老师,江门有海吗?”“地铁是不是像动画片里那样会‘呜呜’叫?”当黄祖耀拿出手机,给他们看新会陈皮村的航拍视频时,靠窗女孩误认成天安门的可爱反应,让整个教室充满了欢声笑语。黄祖耀灵机一动,打开地图软件,用红色标点标出江门和宁明的位置,形象地告诉孩子们:“我们的学校就像两颗星星,隔着山海,现在用一条看不见的线连起来了。”这一充满创意的举动,迅速拉近了他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盛放:双向奔赴共筑成长之路

为了让孩子们能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黄祖耀发起了“山海助学计划”,发动新会红卫小学已毕业的学生参与其中。很快,文具和课外书寄到了宁明县实验学校。当黄祖耀把崭新的彩笔递到班里同学手中时,一个女同学从兜里掏出了一颗皱巴巴的水果糖,羞涩地说:“黄老师,这是上次县城赶集时买的,一直没舍得吃。”这份纯真而又珍贵的心意,让他深受感动。此后,他每天放学后都会留在教室,为孩子们补课;活动课时,他带着孩子们在操场上玩“数学接力赛”,用跳绳次数算算术,在单杠上背乘法口诀。有一次,暴雨突至,师生们躲在教室走廊里,听着雨声背公式。突然,一个男孩指着天上的闪电兴奋地喊道:“黄老师,那道闪电像不像我们学过的垂直符号?”那一刻,他看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支教的信念。此外,黄祖耀还开讲了全校的数学科公开课,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分享给更多的老师,为提升当地的教学质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黄祖耀老师开讲全校的数学科公开课)

情深:融入习俗共谱温暖乐章

在宁明县实验学校的日子里,黄祖耀不仅关注孩子们的学习,还积极融入当地的生活和文化。最让他难忘的是三月三美食欢乐节,学生们穿着绣着花鸟的特色民族服饰,带着和父母亲手制作的美食,在班里摊位进行义卖活动,整个校园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孩子们拉着黄祖耀学跳竹竿舞,一个同学还亲手为他编了一条彩绳,系在他的手腕上,说:“黄老师,这是‘稳凳绳’,戴上它,以后不管走到哪儿,心都会稳稳的。”当竹竿在脚下合着节拍起落时,黄祖耀深刻领悟到,所谓支教,从来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要把自己真正融入当地的习俗和文化中,让彼此的教与学产生共鸣。

(黄祖耀老师在“三月三”与学生同乐日)

告别:不舍情谊化作永恒印记

转眼间到了2025年6月,支教生活即将结束。最后一堂数学课上,黄祖耀在黑板上写下了“相遇”的数学公式:“相遇时间 = 距离÷速度和”,然后转身深情地说:“我们用 365 天的时间,完成了 700 多公里的相遇,现在要计算‘分别’的公式……”话未说完,后排的小胖墩突然哭出声来:“老师能不能不算这个公式?”教室里顿时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抽泣声。放学时,每个学生都往黄老师的包里塞了东西,有一颗鹅卵石、一片晒干的枫叶、用草绳捆着的野山枣……还有一串歪扭的贝壳项链,附着的字条上写着:“黄老师,贝壳是去年广东打工时捡的,送给你,想我们时就拿出来看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礼物,却承载着孩子们对黄祖耀深深的不舍和眷恋。

支教是一场双向的照亮,黄祖耀在广西宁明县实验学校的土地上种下了知识的种子,却收获了比星辰更璀璨的真心。那些在黑板上擦去又写下的算式,是孩子们成长的足迹;在甘蔗林里听过的虫鸣,是大自然奏响的乐章;在水塘边喝过的油茶,是当地人民热情的馈赠。这一切,都已成为他生命里永不褪色的支教印记,将永远铭刻在他的心中,一学年广西宁明支教之旅成为他一辈子最珍贵的回忆。(梁海浩  黎少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